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沿用不衰的原因探析
作者:胡成霞 李 丹
级授课制的纵深铺开应用,还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三、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国情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我国古来就有“政教合一”的传统,注重对教育的政治教化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强调“集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面对全国人民普遍较低的文化水平,泱泱大国的复杂教育情况,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恢复和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教育的普及和共同发展便成为首要任务,班级授课制这一科学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成为改造低效落后的旧教育的有力工具。我国的行政体制性质和建国初期面临的主要教育任务使实行教育在中央行政领导下的统一管辖成为应然之举,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恰好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要求和时代发展趋势,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有利于实行教育的统一规划、同步调度和均衡发展。统一的教学内容、课程进度和标准化的考核方法及系统规范的考查制度等普遍性原则的运用,有利于促进教育的统一、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建国初期我国的政局稳定、团结统一。
除政治之外,经济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发展的特殊需求是班级授课制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另一根本因素,教育的发展不能游离于经济的发展。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变化决定了教育的变革程度,经济基础条件制约着教育的水平质量,特定的经济结构要求有对应的人才的素质层次。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百废待兴,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使各行各业、各层次各类型的建设人才急需,与此相适应,新教育的基本任务就必须是为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一方面要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工业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建设繁荣富强的新国家。教育发展应该满足经济发展对各行各业人才的要求,而、这必然要求扩大受教育对象,扩充教育规模,增加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要实现教育的普及,国力贫弱和财政困难的现实国情否定了采用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可能性。而班级授课制因其多、快、好、省的特点,为当时的新中国提供了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影响深远的最重要原因是它迎合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对实现教育普及和均衡发展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建国初期面临的复杂教育问题。我国的大部分教学组织改革,都是围绕着班级授课制展开的,厘清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影响深远的诸因素,可以对当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