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审美的负面影响

作者:吴素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媒体”之一,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仅仅几年的时间,随着网络与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有了很快的发展。青少年学生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因此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方式、行为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网络文化简介
  
  所谓网络文化就是人们在网络时代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将受到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影响将更多的延续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包括思想准则、价值观、伦理观等等;其二,当下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影响;其三,国际互联网络自身的规则所产生的影响;其四,网络上世界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交织影响,东西荟萃,南北互融。这四方面的影响不是孤立的,相互间的冲突也是异常剧烈的,必须经过长期的文化整合的过程,才能逐渐走向平衡与稳定,而网络文化就是这四种影响的合力的结果。
  网络文化通过其跨时空信息传播的特性,超越社会调控的有效边界,为个性化选择偏好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如果说,社会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价值——行为取向”的“实存世界”,网络文化则为人们提供了“价值——行为取向”的“虚拟世界”。但“虚拟世界”不是“虚无世界”,它与“实存世界”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价值关联”。“在‘后’主义氛围中,当代人置身于超负荷的信息网络,日益感到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世界之间铭心刻骨的疏离。”“后现代信息的紊乱和超量化导致人的信息过敏症,并使其心性情怀在信息的惶恐中渐趋萎缩。”[1]网络文化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及性而有别于其他文化,其影响方式的民主性、渗透性、全球性与不可控制性更有其独有而鲜明的特征。
  第一,网络文化是一种附着于网络而生存发展的文化。信息化、数字化、速度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发展潮流。网络化的发展必然造就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在当代社会,人类与信息网络的密不可分,人与信息网络的共生已成为人类文化史上一道令人注目的风景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运动、聊天、购物、休闲,许许多多在现实中难以满足的幻想在网络中顷刻即可实现。网络化生存由过去的草厌蛇线发展到今天的风头强劲已是既成的事实。
  第二,网络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文化融合。从世界范围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已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科技革命的旋风。网络文化正是在这场旋风中崛起的一种新兴文化形态。它不同于传统文化的性质表现在:电脑既是网络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网络文化的始作俑者,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既可操作又能创造的文化空间。这是一个包含着无限可能性的空间,它的开放和宽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交融,消解了文化霸权。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也没有人在乎你是谁。
  第三,网络带来了两种并存的价值观念。在商品经济时代,惟利是图的价值观不仅成为商品社会的普遍准则,而且正在剥夺人的自由——不单单是从人的行为目的上剥夺,而且从人对行为的自我感受中剥夺,这种剥夺使原本相对统一的价值观逐步走向分裂。另一方面,作为对上一种价值观念的逆反,人们为了取得不为某一个老板工作的自我感受,仍然无偿地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两种价值观目前在网上并存。在网上你既可以体验到扑面而来的商业气息,也可以感受到无私奉献精神的流传。五花八门的免费软件,一方求救八方支援,无不体现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控制下那种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的鄙视。两种价值观的并存充分体现了网络的相对宽容和自由。可以说正是在网络带来的时代的转变、文化的融合和价值观的相对宽容的背景下,网络文化找到了繁荣的根基。
  
  二、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审美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亚文化”特点,对个性化的信息选择主体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网络文化中的积极的、健康的、有价值的信息对生活于“实存世界”中的个体的正面影响是巨大的。当代青少年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有鲜明的个性,他们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长,网上活动已经成为他们的重要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渴望在新的环境中多交流,但现实利益的冲突使得一些年轻人更愿意到虚拟环境中去寻求友谊。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的内驱力,在网上更容易建立起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此外,网络文化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新知识技能多、传递方便、速度快捷、意识观念开放、气氛轻松自由,极大地丰富了当代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为青少年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中夹杂着的消极的“垃圾信息”对那些辨识能力不高的群体,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在当前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网络极易成为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1.网络成瘾问题。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进取心的群体,日新月异的网络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追求。耳闻目睹众多“网络精英”的成功事迹,不少青少年也憧憬着自己未来能够增写“网络神话”,因此,有众多的青少年沉浸在对网络技术的追逐中。此外,游戏是网络文化中一种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是数字时代的主流娱乐方式。网络游戏的出现,也可以说仅仅是一种新兴文化产业的萌芽。当代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具有巨大的市场。他们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压力过大,或受到挫折的时候,转而到“网络游戏”中放松一下,或追求一种虚拟的成就感,以体现自身的价值。更有很大一部分的当代青少年沉迷于网上交友,这种虚拟的网上交往容易导致当代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与现实生活产生脱节,希望在网络交往中寻求安慰,乃至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时精神倦怠,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消极地对待现实学习和生活。
  2.对传统文化的调侃。青少年的价值观易被网络消极文化侵蚀。网络是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这里汇集交织,网络使用者轻易就可以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很容易陷入一种迷惘的境地。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很不成熟,缺乏“免疫力”,极易受到其他外来思想的影响和冲击,长期浸泡在网上,耳濡目染,很容易受到西方外来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渗透,盲目信从,产生冲动和迷失,引发对现实的不满,进而丧失进取、奋斗的内在精神和意志。随着西方文化通过网络的传播,其价值观念正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西方的价值观轻而易举地影响当今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理想信仰。对于崇尚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