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文化语境在英语习语学习中的作用

作者:周 双




  
  2.宗教对习语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是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习语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语言的影响。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在罗马帝国后期已被定为国教,后来传播到整个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the Bible),包括《旧约全书》(the Old Testament)三十九卷和《新约全书》(the New Testament)二十七卷。《圣经》是汇集历史﹑传说﹑伦理﹑传纪﹑法律﹑诗歌和宗教的著作,对英国的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像莎士比亚﹑笛福﹑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哈代﹑房龙﹑毛姆等英美名家根据行文的需要援引《圣经》典故非常之多。如畅销不衰的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一书里,就有《圣经》典故近90处。习语是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是文化信息负载量最大的语言,所以深受《圣经》的影响,其中相当一部分不仅在形式和结构上保持着古老的模式,而且还有着或浓或淡的宗教色彩。如:by the skin of one's teeth (九死一生,侥幸逃脱),clean hands (两袖清风,廉洁),in sackcloth and ashes (在悲哀中,在忏悔中)等。
  
  三、如何学习和使用习语
  
  近来对语言教学的研究更多地注意规则如何被学,而不是这种学习的目的。习语的学习也同样。在使用习语前,要问下列问题。
  
  1.这个表达是否是不能变化的
  习语由于具有语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稳定性的特征,所以一般不允许变化。但是结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在实际语境中使用时,有时习语的某些部分可以被改变。例如,动词可以被用于不同的形式(但是注意,它们很少被用于被动形式)。有时,我们可能发生习语构成的变化:增词、减词、代替、移位等等。但是记住大多数习语比起单个字面表达来更多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许多是一点也不可以改变的。
  
  2.文体是否适合于所处的环境
  许多习语表达是非正式的或是俚语,只能用于非正式语言(通常口语)中。例如:He said the wrong thing and he put his foot in it.(他说错了话,使他感到难堪)
  
  3.是否显示出修辞特色
  除语体风格特点外,习语显示出如下方面的明显的修辞特色:语音运用,如,toil and moil(辛辛苦苦地工作);语汇运用,如,such and such(如此这般)和修辞格,如,as mute as a fish (一言不发)。
  习语不仅有助于英汉互译水平的提高,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美国家的民族习惯和民族心理,所以学习语言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与之相关的一切文化环境。(责任编辑 白文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