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简论应用文主题及其审美特征

作者:佘 敏




  经过多年探讨,应用文具有审美因素,应用文的美属于社会美,已成不争的事实。应用文的美是由构成文章的多种元素共同完成的。从审美的角度去深入探讨构成应用文内容和形式要素的美,即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美等,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审美因素的调动,以提高应用文写作的层次和水平,这也是应用写作教学中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应用文内容构成的首要因素——主题及审美特征作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一、应用文主题释义
  
  应用文因其特定的交际功能而使它的主题内涵方面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应用文的主题是指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的目的和意图。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性和指导性很强,它总是根据某种实际需要而写作,或为说明问题,或为处理某事,或为规范行为。可见很大一部分应用文的主题带有事务性,主要是围绕事务提出某个明确的主张、看法、认识、办法、措施、要求等,并直接涉及到事务的处理,行文的目的和意图都很明确。如写请示为了让领导批准事项;写总结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开展今后的工作。应用文主题与其他文体主题相较而言,其根本不同之处则在于内在功能性质不同,如议论文体“中心论点”的功能目的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作为实用性文体,应用文的主题的功能目的则是回答“干什么”的问题。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通知》,其主题就是“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主题就是“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可见应用文的主题都是有所“贵干”的。由于不同文体主题功能性质的不同,其主题呈现出的美学品质也有不同。如以形象性、艺术性为主的文学作品,其主题之美主要表现在形象性、含蓄性、丰富性等方面;而以实用性、真实性为主的应用文,其主题则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二、应用文主题的审美特征
  
  “写作行为过程中,从立意、行文到修改,皆是一系列审美理想下的选择过程,有其内在的审美规律可寻。”就立意而言,应用文写作在立意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应付生活”,“用于实务”,主题的时代美、实用美、单纯美、新颖美等是其理想的追求。
  1.时代美
  应用文是时代生活中反映最为敏感的媒介之一,其主题具有极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揭示人物或事件的时代特征和时代意义是其主题时代性的主要内涵。南朝梁代文学理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提到“成公子安选赋而时美”,“宋来美谈,以建安为口实”。为何以时为美?刘勰说:“此古人所以贵乎时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尚和爱好,故文章写作也必须具有时尚美或是时代美的品格。他又说:“趋时必果,乘机无法。”(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这是具体指出文章的主题应面对社会,敢于反映现实,适应时代的需要。文章的主题惟其如此,才会具有时代美的品格。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子在《墨子·非命》中说:应用文“于何用之?发以为行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也就是说应用文用在政治上,就是考察它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只有那些以时代特征立意命题,代表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清新警世,能发出时代之先声,准确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并对时代的前进产生积极影响的应用文,即真善一致的应用文,才是具备主题时代美的应用文。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近代的“八大宣言”,马恩列斯毛泽东等革命家的文章,这些高水平的、闪耀着时代光辉的应用文,都因其主题触及、阐述了时代和社会所面临的最尖锐的问题,体现时代精神,推动社会变革,而备受人们的关注,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发出震聋发聩的效力。这样的文章不仅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具有无限的生机,时代虽逝,生命犹存。如果应用文远离社会现实,无视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或热点,其主题就会失去当代性,同时,也就失去美感。
  2.实用美
  “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注重实用,讲究实效是应用文的本质特征,更是其主题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审美特质。众所周知,在中国历来就有“无美不足以用”的传统,现代人更是标举“文章当为用而作”的主张。现代美学家朱光潜提出“美是一种价值”(朱光潜《谈美书简》),鲁迅先生在评述普列汉诺夫的美学观时曾说:“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于他有用——于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的斗争上有着意义的东西。”应用文就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和文字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起源于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又直接为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大到国家管理,小如迎来送往。无论是从国家管理的高度还是从现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应用文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可见应用文实用的主题,本身就已包含着美,美与实用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只有“实”才能体现真,因它的行文目的的善所以能实现,又是由于其内容符合规律性(真)在起作用,这样善通过真达到了美,使之具有实用美的灿烂光辉。古今大量的应用文佳作也说明:有益的主题,才是美的。不善就无所谓美。不解决问题的主题,则是美的失范。李斯的《谏逐客书》,以“逐客是错误的”的观点,从“跨海内,制诸侯”的战略高度给秦王以忠告,促使他重用客卿,完成了秦的统一大业,它的主题是有益而美的;红军第四军党部署名的《共产党宣言》一文中,开篇直奔主题:“中国革命现在还是民权革命的阶段。民权革命是要推倒两个最大的敌人,就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地主阶级。”在这一总观点的统率下,阐述了具体责任,交代了担任三大责任的十大纲领。此《宣言》对于进一步鼓舞、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在党的领导下,把“民权革命”进行到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无疑它的主题也是有益而美的。可以说,在某些关键时刻,一篇应用文如果有一个好的主题则可能会扭转一个时代的方向,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决定一个民族的兴亡。正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应用文主题显在的社会实用性、巨大的社会价值决定了其重要的美学价值,应用文的审美价值极明显地体现在其实用性上,这也正是其主题特有的美学品质。
  3.单纯美
  主题单纯,是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意绪不能杂乱。即古人所谓“宾可多,主无二,文之道也”。这也是应用文之“道”,主题单一、凝练、精粹。我国古代曾把一文一事、主题单一,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宋代就规定群臣奏状,“皆直述事状,若明件不同,应分送所属,而非一宗者,不得同为一状”。现在法定公文中诸多文体就明确了“一文一事”的原则。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从存在价值角度称“美的完满定义是真、善、完满、生动、单纯等”。主题单纯,才会有好的表达效果,使重点突出,易于理解,便于执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给人以美感。有很多应用文,在强调实用目的的同时,更强调实效性。单纯的主题,是应用文提高办事效率的关键,也是其审美价值的体现。大量应用文写作事实表明:如果一篇应用文数意并出,旁支斜逸,则使读者难以把握也不便于处理事物,以至贻误工作,也就无美可言。这就是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谈到“文有七戒”时,为何把“旨戒杂”摆在第一戒的道理。而单一的主题,单纯、透亮、明净、易解、见效快,这样的应用文是美的。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工作报告,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许多重要的结论。全文开篇明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奋斗。这个主题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全文,使人一目了然。在这一主题统辖下,全文围绕主题就十个方面的问题即十个分旨共同为论证、凸现主题服务。这一单纯的主题,利于人们把握重点,统一思想,明确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实践证明,在这一主导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其主题是美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