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语言教学中的羡余否定现象

作者:陈伍香




  在考查汉语的否定结构时,我们会遇到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有些否定结构与其相应的肯定形式具有相同的意义,即我们所说的羡余否定现象。这一汉语语法的不对称现象已被许多语法研究者所注意。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常见的一些羡余否定现象作一番整理与补充,简要说明它们的语义和用法特点。
  
  一、好(不)……
  
  副词“好”修饰一些双音节形容词时,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意义相同,如:
  A.好不容易=好容易 B.好不漂亮=好漂亮
  C.好不厉害=好厉害 D.好不热闹=好热闹
  然而,表面上看起来都是肯定式等于否定式,实际上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A式的“不”有实在的含义,取等式左端的意义,语义是否定的;其余三式的“不”都没有否定的功能,取等式右端的意义,语义是肯定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看一下上述各个形容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用其他程度副词修饰的情况:
  
  (“+”表示能受副词修饰,“-”表示不能受副词修饰。)
  从表中可以看出,“容易”加上“不”之后整个词组仍能用其他程度副词修饰,也就是说,在程度副词和“容易”之间可以插入否定词,因此A式中的“不”是有实际意义的,其结构是“好+(不+形)”。其余三个形容词,加上否定词“不”后就不能再用程度副词修饰,因此B、C、D三式中的否定词都是多余的,失去了否定功能(反映在语音上常念轻声),全式取右端肯定式的意思,其结构是“(好+不)+形”。能满足这种结构的形容词还有“伤心、体面、高兴、威风、庄严、伟大、大方、潇洒、可怜”等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既然“容易”的肯定式可以用“很”等程度副词修饰,那么“好”作为一个肯定性程度副词,应该保持它自身的含义,为什么会带上了否定的含义呢?通过结构分析来解释“好容易”的否定意义是行不通的。且满足A式的形容词除了“容易”之外,没有发现第二个,即此式不具有能产性,没有普遍的语法意义。《现代汉语八百词》是这么解释的:“好+不+形。限于部分双音节形容词。表示肯定的意思。市场上~不热闹(=~热闹);他哭得~不伤心(=~伤心)。但是‘好容易’和‘好不容易’却都表示‘很不容易’,跟上面的例子相反。”可见《八百词》的编者也把它作为“特例”来处理。需要补充的是,这一“特例”有它特定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说A式成立是有条件的。试比较:
  (1)我好容易才弄了张票,却让他给丢了。
  (2)这道题好容易呀,不到五分钟我就做出来了。
  (3)好容易的一道题,可你却不会解。
  (4)要吃这吃那,说得好容易,谁来做呀!
  例中的“好容易”分别充当句子的状语、谓语、定语和补语,只有在(1)中的意思等同于“好不容易”,(2)、(3)、(4)中的“好容易”都是字面上的意思,相当于“很容易”,都不能用“好不容易”替换。可见,“好容易”也有字面上表肯定的用法,只有在作句子的状语时它才等义于“好不容易”。“好(不)容易”作状语时,被修饰的对象都是动词性短语,从语义上看,这些动词性短语都是表示已然的动作,并有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结果的意义,形式上往往是“动+到”、“动+了”或动词带有结果补语等。“好(不)容易VP”用来叙述发生的事情。例如:
  (5)我们好(不)容易才战胜了对手。
  (6)好(不)容易才抓到他,又让他溜了。
  (7)他好(不)容易才考上了南京大学。
  
  二、差(一)点儿(没)……
  
  “差点儿”修饰动词短语时,有时候存在着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并用同义的现象,如:
  A.差点儿没答错=差点儿答错
  B.差点儿没忘了=差点儿忘了
  C.差点儿没上当=差点儿上当
  D.差点儿没闹笑话=差点儿闹笑话
  以上各组在形式上分别用了否定和肯定形式,然而语句的意义是相同的。不过,“差点儿”也存在着肯定与否定不同义的情况。例如:
  A.差点儿没考上≠差点儿考上
  B.差点儿没买到≠差点儿买到了
  C.差点儿没选上≠差点儿选上
  D.差点儿没完成≠差点儿完成
  朱德熙先生曾提出“企望”说解释上述句法现象,认为凡是说话人企望发生的事情,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凡是说话人不企望发生的事情,不管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意思都是否定的,否定形式中的否定词失去了原有的否定功能而只起到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强调事情没有发生)。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无论企望、不企望或中性的情况,“差点儿没VP”都存在着肯定与否定两种意义,也就是说,任何情况下都存在“差点儿没……”与“差点儿……”同义(表否定意义)的情况。从语音停顿和重音上看,表否定义的“差点儿没……”中的“差点儿”和“没”结合较紧,“没”不是重音所在,动词总要重于“没”。我们知道,动词前边的“没”和后边的“了”不能共现(co-occur),但是“差点儿没死了”、“差点儿没忘了”等用例都不符合这条规律,这说明从组合层次上看,是“(差点儿+没)+VP”,“差点儿”先和“没”组合,再修饰后边的动词结构,“没”是为了强调事情没有发生这一点而加上去的,实际上是一个羡余成分。
  
  三、险些(没)……
  
  副词“险些”修饰表示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事的动词短语时,肯定格式和否定格式意义相同,都是否定的,表示后边的动作几乎实现而没实现,有庆幸的意思。例如:
  A.险些没输给他=险些输给他
  B.险些没误了大事=险些误了大事
  C.险些没掉进河里=险些掉进河里
  D.险些没丧了命=险些丧了命
  与“差点儿”不同的是,“险些”修饰表示说话人希望发生的事的动词短语时,只有否定形式而不能用肯定形式,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如:
  A.险些不及格(及格了) 险些及格
  B.险些没考上大学(考上了) 险些考上大学
  
  四、几乎(没)……
  
  与“险些”相似,副词“几乎”用在动词短语(表示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前面时,肯定格式和否定格式都表示否定的意思,表示非常接近,就要发生而没有发生。例如:
  A.几乎没晕过去=几乎晕过去
  B.几乎没被你害死=几乎被你害死
  
  五、小心(别)……
  
  在祈使句中,“小心”和“别”一块用在动词词组前也出现了羡余否定现象,有没有“别”意思一样,常用于提醒、告诫别人。例如:
  A.小心别感冒=小心感冒
  B.小心别碰倒杯子=小心碰倒杯子
  C.小心别触电=小心触电
  D.小心别上当受骗=小心上当受骗
  “小心(别)”后面的事情都是说话人所不希望发生的,让听话人力图避免的,其肯定结构与否定结构同义,都表示否定意义。否定结构中的“别”失去否定的功能而只起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
  
  六、……(之/以)前
  
  动作动词、动词短语、主谓短语位于时间词“(之以)前”的前面,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意义相同。例如:
  A.没上课以前=上课以前
  B.没参加工作以前=参加工作以前
  C.没吃饭以前=吃饭以前
  D.冬天没到来之前=冬天到来之前
  “做什么事以前”就是“没做什么事的时候”。因此“没做什么事以前”表示的时间概念是很模糊的,其中的“没”似乎是误用,然而这种说法在语言中确是习惯认可的,是语言约定俗成性的体现,我们认为也属于羡余否定现象。
  
  七、难免(不)……
  
  “难免”和“不”一块用在动词短语和“被”字短语之前也存在着羡余否定现象。例如:
  A.难免不出差错=难免出差错
  B.难免不得罪一些人=难免得罪一些人
  C.难免不被人误解=难免被人误解
  D.难免不被人议论=难免被人议论
  能够放在“难免”后面的肯定形式否定形式意义相同的动词短语不多,而且都是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事情。有人认为“难免不犯错误”之类是病句,“不”字是多余的。我们认为“难免”和上面列举的词语一样,也具有肯定格式和否定格式表示相同意义的特点,都表示某事要发生,只是说话的侧重点不同:肯定格式表示出现某种情况是很难避免的,否定格式表示不出现某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羡余否定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形成的原因也不完全相同。我们这里所做的只是列举性质的描写说明,不尽全面,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但是从中已经可以看出汉语表达手段的丰富和精微细密。这也给把汉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人带来了困难,因此研究这一语言现象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本刊略)(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