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矫正
作者:汪 英
1.学生对学习的认知障碍。突出表现在排斥教学内容,排斥教师,对老师存有偏见,不信任,甚至采取敌对行为。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老师,对老师的知识,能力甚至人品都有明显的不信任感。所以,不认可老师的“教”。在学习上表现为消极应付,没有动力和目标,不能主动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信息闭塞,不会有效的“学”。总之,不能正确对待和分析教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待学习态度不好。
2.学生学习的情绪消极。主要表现在:(1)消极情绪体验。越是学习困难,消极心态越强,视学习为沉重的精神负担。(2)过度焦虑。心理学家认为,人脑高度紧张和学习上的失败体验,易引起学生对学习的过度焦虑,并将束缚学生的认知活动,导致思维迟钝,记忆减退,动作行为不协调,学习效率低,结果造成学习成绩更加落后。(3)自尊心过强与自卑感严重自相矛盾。一方面长期失败的心理体验,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严重,学无动力,甚至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学习的失败,使其在其他方面的优点长处得不到承认和发挥,人格得不到尊重,又导致自尊心异常强烈,对别人的态度非常敏感,容易失控,情绪变化大,心理承受力差。
3.学生学习的意志十分薄弱。缺乏自主自立的精神,没有进取、自信和勤劳等做人原则,缺少起码的自制力,不能控制、约束、协调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也不能支配自己去克服困难。
二、创新内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健康品格
1.教育教学要体现人本主义。注重在民主基础上互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本主义认为,学生自我实现和为达到目的而进行创造的能力才是他们行为的决定因素,人本主义重视教育者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体差异等,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人本主义者非常重视教师的态度和师生相互作用的心理气氛。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教育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摆出“布道者”的姿态,更不要总以为高人一等。教师与学生应是平等的、朋友式的。作为教师,最容易走向夸夸其谈和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真诚对待学生,自身表现要表里如一,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教师特别需要这种可贵的品质。
2.积极开展情感性教育教学。第一,教育教学的前提是有效支配情感。一方面教师要增强角色意识,产生职业的理智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对情感进行调控,注意有效支配自己的情感,不受不良情感的支配,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抑制消极情感的产生。第二,教育教学要以积极的情感为主。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表情和动作等,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积极的情感增强效果。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情感特征是:冷漠、呆板、过分严肃等;而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情感特征是:乐观、豁达、幽默、机智等。第三,教育教学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行育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本着合情合理、理从情出、知行统一的原则,注重身体力行。第四,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感性语言和表情互动等策略。教师要以情感性语言吸引学生,这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文字功底,广博深远的知识视野,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等。教师要驾驭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师生之间心领神会。
3.渗透学习方法指导。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根据自己自身学情,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教育学生学会必要的基本的学习方法,比如,如何有效听课,如何阅读,如何记忆等。其次,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做好榜样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模仿,进而,深化为自身的独特学习方式。再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让学生科学把握自我,有信心,科学制订学习计划,讲究学习策略,根据学习及时调整,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内化成为自觉的行为,并持续下去。
4.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克服学习心理障碍,持续健康学习下去的根本出路。(1)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服务于全体学生,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了解和自我强化,关注学生的成长而非最终的结果,关注学生特殊需要的早期识别,关注学生潜能的发挥。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善待学生,使学生体验到价值和尊严。(2)结合具体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心理调控。比如,运用名人名言激励法,把名人名言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写日记或者找人倾诉法,使自己合理发泄,达到心理平衡等。(3)教师以身作则,以乐观、开朗的言行感染学生。教师的身教比言教重要的多,教师要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事业与生活,在学生面前更要体现健康心态和高贵人格。
三、营造良好的外在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健康心态
积极创建和谐的人际和自然环境。在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里,学校要创设宽松、积极和健康的氛围。特别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设施和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发展需要,构建舒适、美观和安全的自然环境。从有利于学生审美和陶冶情操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合理搭配资源,发挥其最大功效。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提倡个性,关注发展。在实际生活中,避免过度的竞争,坚决杜绝工作生活里的粗暴攻击行为。当然,作为社会大环境,也要为学生健康发展创造积极环境。尤其要发挥本乡本土独特教育素材的作用。
加强设施、设备的配备和有效使用管理。要尽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并以强化软件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切实跟踪时代潮流。建立健全图书阅览设施,进一步开发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加强对现有设施和场所的科学管理,配齐相应的管理监督人员,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多途径尽快获取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发展自己。
加强交流,互通有无,走开放教育教学之路。教育教学要有德育观念,要看到时代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形势逼人。充分学习先进的经验,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要对教育教学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特别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其次,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他人,能够科学反馈他人信息,不能盲从;再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己优点,学习运用别人的优点,并内化为自己的科学有效的模式。
总之,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进一步矫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使学生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于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和加强德育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