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与教师能力的培养

作者:郑雪莲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每一位教师,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1.对角色的要求
  (1)体育教师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决策者。新体育课程标准从宏观上规范了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学,对具体教学内容、时数比例、具体评价内容和方法没作限制,这就造成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和可变性,要求体育教师成为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决策者。根据不同学段、性别和学生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结合具体情况,为实现各层次的课程目标,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选择,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的适应进行必要的决策。
  (2)体育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促进者。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基本理念进行课程改革。这充分显示了新体育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在体育课程中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需要,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理念。教师指导学生去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学习并发展各种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和各种感情体验。从而激发体育学习动机和运动兴趣,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3)体育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新课程体系是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标的,而每个学生对健康的需求是不一致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使学生理解那些有利于健康的科学锻炼方法,从而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自觉地进行科学锻炼。
  (4)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研究者。新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的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说明体育课程的教学从过去强调学生机械接受知识和训练,转变成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式的学习。体育教师就会面临许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从而促进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育科研活动,成为体育教学的研究者。
  2.对师生关系的要求
  (1)师生之间应民主与平等。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注重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允许和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
  (2)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与信任。新体育课程强调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的前提,因此十分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因此,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体验体育成功的快乐。
  (3)师生之间应相互理解和合作。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运转和教学的效果质量,新课程标准一改传统体育教育中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要求建立一种理解与合作的和谐融洽气氛,倡导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建立合作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善于理解学生,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同他们站在一起。
  3.对于体育教师角色转换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体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角色的转换:
  (1)由统一的规格化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方向转变;
  (2)由教师的注重“教”向学生的注重“学”的方向转变;
  (3)由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转变;
  (4)由批评学生“失败”向鼓励学生创新的方向转变;
  (5)由高高在上向平等融洽的方向转变;
  (6)由教学的模式化向教学的个性化转变;
  (7)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的转变;
  (8)教师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转变;
  ⑨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开拓者转变。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观念的更新
  
  1.体育教师观念更新的内容
  (1)对学校体育概念的观念更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联系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对体育课程结构的观念更新。传统体育教学课程结构是单一的,对所有学生实施千篇一律的教学大纲,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五个学习领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六级水平;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体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更新体育课程观念,开出符合本地区特色的体育课程。
  (3)对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观念要更新。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传授与练习方法不再是注重教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动健身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2.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观念
  (1)“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观念。
  (2)体育素质教育观念。
  (3)终生体育教育观念。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行为的本质是人类行为本质的反映,是一般人类行为的超越。体育教师的行为是教师个体在职业活动中的人格沉淀。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自然而又含蓄的,不仅作用在学生的心理意识层面,也作用在潜意识层面。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态度的存在,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情景,会潜移默化式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2.渊博的学识水平。新的课程标准不把学校体育课教学当作一个单纯的体育运动技术的练习过程,而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与一体的教育过程。
  3.特有的人格魅力。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折射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情趣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参照。
  4.完美的教学艺术。教学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综合能力。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可以挖掘出体育课程的应有价值,融合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多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关注个体的不同需求,营造快乐的课堂气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使体育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5.独特的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一名教师在已有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在平时的教学教研过程中,大胆尝试新想法、新思路,积极拓展学校体育的功能,实现学校体育的最大价值。这样也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校体育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结论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角色和师生关系、角色转换上有了很大转变,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完成观念更新,使自己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
  2.新课程理念下,高素质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渊博的学识水平、特有的人格魅力、完美的教育艺术、特有的创新意识教师应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和能力,来实现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武汉?押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