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目光语在教学中的妙用

作者:孙惠利




  一、目光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学家阿尔特蒙荷拉比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到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一句话的影响力=7%语言+38%声音+55%面部表情。有的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视线活动概括了70%的体态语表达领域。由此可见表情语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而在生动多变的表情语中,使用最广泛的、表现力最丰富的是目光语,恰当的目光语不仅能够表情达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控课堂气氛,而且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表情达意
  人们高兴时,会“眉开眼笑”,发怒时会“横眉竖目”。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目毛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廋哉?”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已经意识到眼睛的表情达意功能。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时,眼中的真诚与期待,眼中的亲切与信赖,都会使学生心领神会。在教学中教师恰如其分的目光语能表达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之情,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当某个学生问题回答的完美时,投之以赞许的目光,以示表扬;当学生缺乏自信而胆怯时,投之以鼓励的目光;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投之以注视的目光;当学生犯错误时,投之以期待的目光;当学生困惑时,投之以关切的目光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我们投出的目光也不相同,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信心。所以,课堂中如果教师能给学生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把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一定更能把教师的思想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
  2.维持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影响教学秩序的情况,如果我们停下来维持秩序,必然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甚至分散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这时用眼神处理比用其他方法更直接、更神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注视的眼神集中在对方脸上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为前额的三角部位,视线一般要直,不能眼珠乱转,面部表情要严肃认真,目光要带有锐利感而不僵直,最终让学生心灵震撼以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例如,一个学生为引起他人注意故意上课时高声喧哗,教师可以神情严肃,目光注视着他,以引起他的注意;有时还可以突然停止讲课并凝视着他或她,这种眼神要包含威严、信任、诚意、希望等多种信息,而绝不是讽刺、挖苦,甚至是蔑视的眼神。这种金口不开、以静制动的方法比起大声点名批评更有威慑力,而且当事人也不会陷入窘境,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受到影响。
  3.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的讲课就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应该时时刻刻关注着观众的变化。这里最重要的是眼神,教师的眼神要时刻注意着学生的表情,这种目光其实也是交流、沟通的工具。这种注视的眼神集中在对方脸上以两眼为底线,嘴为下顶角的倒三角部位,目光以亲切、柔和、自然为主,表情不能过于严肃或过于随便,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受注意或得到鼓励,接受良性暗示等,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接近与肯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师生第一次见面时,学生对老师的情况一无所知,但只要看到教师那双充满慈爱和智慧的眼睛,心里就会踏实起来;课堂上教师一个关切、信任的目光,会使一个个羔羊迷途知返。但若教师一味低头只看教案,或眼神漂浮于窗外,就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教师就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当代小学生的独立意识比以前的学生要强,他们渴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而往往对自己的约束力不够,教师必须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才能洞察细微。
  4.反馈教学信息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敏锐的目光环视学生、洞察学生,捕捉学生的眼神,从学生的眼神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是茫然与疑惑,还是期待;是惊讶,还是豁然开朗;是无精打采,还是精神抖擞;是认同,还是拒绝等等。这一切都能反映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反映出教师教学的效果。据此,教师可以及时得到信息而调整教学。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时,讲到了“啜泣”、“抽泣”,但他却发现学生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眉头也皱了起来,从学生的眼神中他看出了他们的不明白。于是,他又仔细地变换角度给学生讲解,直到发现学生弄明白为止。
  
  二、运用目光语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消极目光出现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两眼生辉、目光深邃、炯炯有神,无疑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目光呆滞、眼睛走神或茫然无光,会使学生情绪低落,影响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应尽量避免消极目光的出现。
  根据课堂的观察以及他人的描述,消极目光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怒目而视。这类教师缺乏耐心,当学生犯错误或者在课堂上捣乱时,教师极为反感、厌恶,甚至愤怒。于是,瞪大眼睛盯视的同时,伴有眉毛竖起、牙齿紧咬等愤怒表情,如果再步步靠近学生,又可称为“逼视”。这种眼神会引起学生巨大的恐惧,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伤害,同时,还可能引起学生严重的对立情绪,甚至发生冲突。
  (2)蔑视。看不起学生、轻视学生的表现。教师经常是侧目视之,又称“斜视”、“斜睨”,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有鄙视和轻蔑感,这容易使学生失去上进心,缺乏自信心。
  (3)漠然视之。不关心学生学生的表现。教师通常是毫无表情地面对学生,或冷淡、冷漠地注视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瞧不起自己,产生自卑感。
  (4)垂视。对学生缺乏热情,漠不关心。教师眼睑低垂,目光指向地面,使学生感到教师“拒人以千里之外”,无意与自己沟通。
  (5)“神不守舍”。上课不专心,典型的人在教室心在外,眼睛走神或失神,给人一种失魂落魄的形象,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
  (6)盯视。死死地盯着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目光不转动,甚至伴随瞪眼,不眨眼睛,有一定威慑力,容易引起学生的紧张与恐慌。
  2.注意个别与整体的关系
  教室学生座位的排列,通常是一种“秧田”式,进入教师视野范围的大致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坐在角落里或者后排的学生很少进入教师的视野。所以,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有意识、自然地、全方位地扫视整个教室的学生,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并没有忽视、遗忘自己,教师也在关注自己。教师可以把整个教室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教师的目光按照自己的要求轮流扫视,切不可只看前几排学生或自己喜欢的学生而不看自己不喜欢的学生。教师的视线一般以平视为常态,往往要兼顾全场,让更多的学生感到“教师在和我讲话”。如果教师不注意对整个教室的环视,只注视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外一部分,就会使被注视的学生感到不安,被忽略的学生产生被冷落的感觉,这样就会产生不良效果。同时在环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注视一些需要注视的学生,如做小动作的学生,窃窃私语的学生,等等。根据学生听课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做到环视与注视相结合。例如,当上课铃响以后,学生仍然不能安静下来,出现在教师眼前的是一片乱糟糟的嬉笑打闹的情景,这时教师可以不用说一句话,只用自己的眼神就能使课堂趋于安静,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先站在教室门口用亲切、友好而严肃的目光环视整个教室,然后带着自信的眼神走上讲台,并以关切的目光环视教室,最后把自己严肃的目光停留在那些仍然打闹的学生身上。整个过程教师一直在用眼神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
  3.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运用目光语
  目光语恰当地使用,能让学生敏锐地感觉到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形成特定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注意,从而达到默契。如果始终是一个表情,甚至面无表情,无视学生的存在而目光游离,或者讲课神情漠然,无疑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反感,即使他的知识再渊博,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伴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的目光应呈现出相应的变换:时而疑窦顿生,引起学生思考;时而喜形于色,学生心情愉快;时而潸然泪下,学生心情沉痛等等,从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利用学生目光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
  不仅教师要恰当运用目光语,而且要时刻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体会学生的心理反应,以达到利用目光进行双向交流的目的,并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讲课的节奏和方法。如透过学生期待、追随的目光,知道学生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就可以保持或加快讲课的节奏,或增大知识的传授量;透过学生茫然无神的目光,眼睛朝着别的地方看,知道学生已经有了厌烦情绪;透过学生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还未完全了解和接受,这时,教师应该讲慢一点或重复一遍。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目光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给学生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眼睛里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关爱,充分发挥“目光语”这种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魅力,真正做到以目传情、以目传神,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