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图式理论与写作教学
作者:杨孟筠
图式理论的研究自康德提出概念到巴特勒特的发展和鲁姆哈特的完善以及现代的广泛研究,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国外的研究者们就对该理论产生了兴趣,并开始了广泛的研究。20吐纪80年代末,国内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图示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示,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示相吻合。
近些年来,外语教学研究者们试图用图示理论去解释外语学习的心理,特别是外语阅读过程。图示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读者对大脑中相关图示的激活程度。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图示是人脑中先前知识的结构,是一种背景知识。如果说读者读懂了一篇文章,就是说读者具备了与该文章相关的图示并且成功地激活了该图示。如果读者大脑不具备相关的图示,或者读者虽然具备了相关的图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激活它,那么文章的各个方面就得不到解释说明。也就是说,当前阅读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无法沟通,文章对读者来说就是不连贯的,并且是不可理解的。有效的阅读理解过程是不断激活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相关图示,并加以充实,形成新图式的认知过程。
二、图式理论与外语写作
写作的目的在于交流,对于以英语为目标语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其写出来的东西不能不经得起英语本族人的评价。曾经有西方学者对中国学生的作文评价是“转弯抹角、华而不实、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这就说明了中国学生写出的文章无法达到英语本族使用者的预期要求,即英语本族人在阅读中国学生写的文章时,不能从文章所提供的线索中找到相应的图示,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读者的心理图示与文章的信息不吻合时,新的语言与已有的知识无法沟通,文章对读者来说就是不连贯的,并且是不可理解的。这一评价反映出我们多年的外语教学过于重视字、词、句、语法的训练,而缺乏对学生英语行文预期的培养训练。所以,外语教师在篇章教学中应从文章布局谋篇、段落结构这个角度去进行,使英语文章图示清晰化,使学生逐步建立和发展符合英语本族人思维习惯的文章图示。在写作中,具体地说有两种图示参与其中:内容图式和文体图式。
1.内容图式和二语写作
内容图式指的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知识。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它只是一种符号,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读者或作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首先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可见,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当读者把语言材料提供的信息与头脑中的图式联系起来,就能获得作者所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和作者交流的目的,否则理解就会失败。
图式有共同性和差异性。正因为图式有共同性,人们才能进行交流,达到理解。图式有差异性,因为图式是在经验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经验。因此,以汉语在作为母语的社会中,人们的经验与英语社会中人们的经验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因此,英语教师不但要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而且要重视背景知识教学,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并重,帮助学生构建和丰富其内容图式。
2.文体图式与英语写作
文体图式是一种形式图式,是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文章的“标准样式”。文章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如故事、语言、说明文、论说文等。读者对某种文章结构越熟悉,写作时就越能把握思路、层次,对文章的特定框架结构和各段落的组织排列及文章的逻辑关系越清楚,写起来得心应手。教师应适宜地对文章的题材作些介绍,使学生了解一些常用材料写作形式。学生拥有了某一文体图式并具备了某种文体的明确意识之后,他们在从事该类文章的写作时,就能遵守该文体的各种规范。因此,英语学习者如想与英语本族人进行有效的交际,就必须了解符合英语本族人习惯的文体图式,遵循他们的文体规范。
(1)中英文文体结构对比
东方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英文写作文体结构的不同。以文章的段落为例,典型的英语段落是以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即主题句(topicsetenee)开头的。然后,或是从几个侧面对这一主题分别阐述,或是通过对主题句中的关键词或短语的提问引入一个或数个次主题,展开一个次层次。我们把前一种主题发展的模式称为主题平行发展模式,把后一种称为主题垂直发展模式(参照Coats,S.&Sandel,M,1986)。平行模式较多地被用于描述、分类或叙述。而垂直发展模式则常被用于解释和推理,因为垂直发展模式使作者可以从一个特定的主题进入用于支持主题的一个或数个次主题。在写作中,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交替使用发展和平行模式,在广度和深度上使主题得到充分的展开和论述,段落因此呈现出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线形结构。
而汉语的语段发展模式并不遵循典型的线形发展模式,它是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型形式对一种意思加以展开,它没有明确的段落中心思想句。虽然它也对一个意思(有时是数个意思)进行阐述,但这种阐述是顺着思想的自然发展,如流水或螺旋向前运动的,也就是说段落的语义呈自然流动。这种段落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一个段落包括的内容较多,甚至有和段落中心思想并不相关的内容,如作者突发的感想,而对中心思想的发展是以不断重复来进行的。第二,与英语线形的组织相反,大多数汉语说明文、议论文段落是按“因为……,所以……”自然思维模式发展的。正如Scollon(2000:45)所说“中国段落结构是由因为……所以组成的(the Chinese paragraphstructure follow a Because-Therefore)。”
(2)中英文句法形式对比
从语句衔接方式上来说,英语写作常用“形合法”(Hypotaxis),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将句子或分句衔接起来,而汉语则用 “意合法”(Parataxis),即靠意义上衔接而不一定依赖连接词语。如汉语说“他很勤奋,考试成绩不错”。两个分句之间不用任何连接词,从意义上可推断出前者表示原因,而其对应的英语句子必须用表示原因的连接词“since”或“because”等,即“Since he is hardworking,he does well in the exam.”
英语的连词不但多,而且出现率也相当高,据粗略统计,连接词的覆盖率一般在10%左右。现代英语中逻辑性顺序从根本而言是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清晰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