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略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及主要途径

作者:姜明华 李 静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在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一主导作用是关系教育方针能否贯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育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所有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位教师的个体素质都会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先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否则,推进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基础宽厚,富于创新,个性健康,全面发展。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培养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而且能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师队伍。
  
  1.增强教师整体职业道德观念,确立素质教育学生主体观
  教师要有为人师表的意识,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这足以说明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对学生心灵产生的影响力。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必须以德立身、为人师表、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心理品质。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向上的力量来发展自我,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现代意识,塑造健康人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全面发展。
  
  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越来越迅速,学生的求知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所任学科上,知识要专、要深,在其他知识上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知识结构;其次,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21世纪将是学习多元化的社会,要学会使用先进的现代教学仪器,学会运用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做到一专多能。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人格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的本质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经常不断的熏陶和指点,因而教师必须注意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会自我调节。这就要求教师做到:①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支柱;思想素质是行动的指导和导向,是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②熟练的业务技能:包括从事教育教学所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素质教育及其研究所必需的教育教学知识领域的原理、技术及方法,以及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束缚,大胆进行教改教研、创新求异。③健康的个体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人际关系、智力等多方面。身体素质是行动的基础与保证,心理素质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素质是协调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智力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及其任务的完成和成就的取得。
  
  4.展现更强的工作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现代教师应该是全能型、完整型、创造型的教师,具有竞争、合作、创新、民主的观念,富有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求教师做到:①要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和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②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如班级建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能力、组织课外活动能力以及社区教育能力等。③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⑤教育科研能力,熟悉教育科研方法,勇于实践、开拓创新。
  
  二、提寓教师素质的几个主要途径
  
  教师要获得较高的素质,除了自身主观的努力之外,作为教育管理层的学校领导应该给教师们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以促使其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
  
  1.政治思想教育
  必须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尤其在新世纪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来引导学生。其次,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应有对事业、人民和社会的责任感,要有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要做到讲爱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讲学习,刻苦求知,勇于进取;讲奉献,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2.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包括职业素养教育、多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内的继续教育就是针对教师及其它教育工作者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进修或学习。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工作所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等等。作为教师,则应抓住和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自主地选择教育、参与教育,主动地成为教育对象,在继续教育中弥补不足,充实自己。职业素养教育也属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职业素养教育主要依靠各级教育行政和管理监督部门及其干部去完成。现代教育实践表明,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备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具备其它学科的基本素养。因此,应当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在职、半离职等多种途径参加第二学历教育,使每一个教师都具有一个工作文凭和多个辅助文凭。岗位培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包括岗前和岗后培训,教育教学实习只是岗前教育中比较传统的一种。而校本培训应该成为教师培养的沃土,采取“传、帮、带”,教育教学观摩,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把教师进修培训与日常教学联系起来,使教师和教师联合起来,以此达到对全体教师的充分培训,并将这种培训的收获直接与学校的一线教学融合贯通。从而尽快使潜在的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要努力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快把计算机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各专业主干课和公共教育类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通过考核、评比施加外在压力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因素的帮助与制约。对教师施加外在压力是指学校对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培养和教育。学校可以通过明确职责,明确任务,压担子;通过开展积极的思想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聘任制、年终考核、述职、综合测评等活动对教师进行教育,提高教师竞争意识。
  
  4.建立教师素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目前对教师素质状况没有制订出相应的评价制度,这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教师素质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二是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三是教学效果和信息反馈;四是是否具备与素质教育目标相适应的专业文化。
  (责任编辑 陈国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