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作者:李伟东




  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交往已成为当代学生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扩大社会关系、加快社会化进程及增强本质力量的重要渠道和重要方式。但是,网络交往这一新的交往方式也暴露出一些诸如网络交往道德失范、行为失控以至犯罪和新的心理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仅就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消除学生网络交往对和谐校园建设的不良影响,利用网络这一新的交往平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些思考和探讨。
  
  一、和谐校园建设对学生网络交往的要求
  
  本文所论的网络交往,是指学生在网络中进行的虚拟式的交往或利用网络进行的现实人际交往,也包括他们对网络资源的接触、选择、使用和改造。网络交往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新的发展,它使人们的交往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学生网络交往的内容极为丰富、繁杂,概括起来主要是信息传递、网络感情交往和网络生活等三大方面。网络虚拟交往空间是一种没有时空边界、没有身份、家庭和阶层等社会背景的虚拟社会交往空间。在这一虚拟交往空间中,人们之间不同于现实社会中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形成的网络式结构,而是通过网络互动产生和扩展出来的一种“网缘性”社会关系,社会成员消解了其在真实社会中的身份差别和限制,由此一来,以往用以划分阶层或阶级的财富、学历、职业、地位等概念,在网络交往中也随之失去了作用。与现实社会交往相比较,网络交往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不稳定的、弹性的结构,表现出其新的、不同的特点。学生网络交往由于其自身特点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不同,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网络交往特征,具体可概括为交往符号化、交往的瞬时性、交往的虚拟性和交往的互动性等多个方面。
  和谐校园所要求的学生网络交往,应该是有利于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他们自身成才成长、有利于校园生活稳定有序、有利于校园里的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的交往。
  
  二、网络交往发展对和谐校园建设的负面影响
  
  1.网络交往中出现道德失范,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部分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并不都如我们想象和期望的那样是为了帮助学业或是谋求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上网沉溺于网络电子游戏,有一部分人执有不端正的目的或是为了满足不健康的心理需求,在网上语言低俗、格调不高,使网络弥漫着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的情绪。他们往往会因为一时的兴趣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做出一些过激或不道德的行为,在网上发布或传播虚假或错误信息,有意识地制造或传播大量的信息“垃圾”,严重破坏网络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学生在网络交往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黑客”行为、利用网络窃取他人信息等不道德的、影响校园和谐的行为。
  
  2.网络交往行为失控以至犯罪,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非真实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可以任意宣泄,行为可以不受任何外界的限制,他们在社会进化中被压抑制约的自然属性的许多弱点容易暴露无遗。如点击色情网,迷恋色情网,接受网上色情服务。而网上的色情服务,会导致他们产生性的困惑、性的幻想和性的焦虑,甚至会使他们产生性堕落、性侵害和性犯罪的冲动,并走上犯罪道路,进而影响校园稳定及和谐校园建设。
  
  3.不当网络交往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在网络交往中,学生可以完全不考虑所在学校、在校表现及性别差异,进行一些比较单纯、非功利性质的精神交往。而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所产生的神秘感以及网络的非中心化、没有起点和终点的特点,容易使学生忘记终极目标的追求,忘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滋生摆脱管理和控制的冲动,产生对网络的依赖甚至是情感的寄托,严重者进而产生心理障碍以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引导学生自教自律与加强他律教育相结合
  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世界,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在毫无监督和约束的状态下,如果缺乏道德自律,学生们就很可能放纵自我,偏离道德规则。所以,我们认为,引导学生自教自律是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基本原则。
  他律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外在节制,也是一种内心敬畏的法则,加强他律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自教,更有助于学生在网络交往中自律,保证网络和谐交往,保证校园和谐。
  
  2.重视网络交往规范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
  网络既然把学生带进了网络世界,教育就要促使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形成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网络法规教育,使学生具备网络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做到不抛网络垃圾、不搞网络侵权、不看黄毒、不做黑客,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员,并能自觉维护网络秩序,这应该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要求。
  
  3.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化”水平
  要着力建设一支精于技术,又有相当思想素质和鉴别能力的学校网络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管理人员、技术开发人员和一批可靠的网民。要加强岗位培训,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和时事形势教育,制定配套管理措施,使这四方面的力量优势互补,责任到位,形成立体化的网络教育管理格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交互式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传统的课堂教育拓展到网络中。同时要结合网络交往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可采用公布教育者电子信箱或网络传呼号码等网上联系方式,方便学生联系和沟通。可组织能力强、知识面广、理论水平高的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
  
  4.建设并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利用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重要的是要增强阵地的吸引力。没有吸引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通过网络顺利开展并取得效果,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相关信息的点击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点击率高,说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大;反之,则说明其影响率小。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宣传和教育,还必须紧密联系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服务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通学生资讯服务、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信息,充分运用网络功能,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服务,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教育力及亲合力。
  
  5.优化网络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优化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重要的是要加大各新闻媒体尤其是掌握大量文化信息资源的单位的网站及其他大型门户网站建设的力度,形成主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群体。为了形成一种开放的网络文化氛围,应在虚拟和真实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首先,应该消除虚拟生活的神秘性,鼓励网际探索。其次,应该加强虚拟生活与真实生活的联系。此外,还应在一定程度内容忍网络空间的无序性和网络文化的消极性。过激的干扰和过度的控制都不利于网络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目前有些学校在敏感时期就封闭BBS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在敏感时期,BBS利用得好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可以给学生提供宣泄的机会和空间,三是可以及时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开展群体或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之,网络的发展给校园置放了一把网络交往的“双刃剑”,使用得好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使用得不好就会影响校园的稳定、学生的发展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利用网络这一新的平台切实加强网上网下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责任编辑付一静)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