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中介语石化现象与英语词汇教学
作者:李 刚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还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使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词汇,减少石化现象干扰的目的。
3.重视构词法教学,减少石化现象形成的机会。学习构词法是掌握单词的构成规律、理解词义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途径。英语词汇丰富,词源广泛,有大量的词根、前缀和后缀,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如果能在熟练掌握词根的基础上记忆一些常用的前缀和后缀,便能较容易地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教师在教授关于表示“相反”意义的前缀时,让学生知道前缀in-,im-,il—和un-与形容词、副词结合时,表示“不”,“非”之意,如inconvenient(不方便的),imbalance(不平衡),illogical(不合逻辑的),unwise(不明智的);山s—用于动词、形容词、名词之前构成反义词,如disagree(不同意)等;前缀en—和后缀fen可构成动词,如enlarge(扩大),sharpen(使锋利);后缀-less则表示“无;没有”,如helpless(无助的)等等。可见,掌握构词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词形,弄清词类,还能帮助学生正确拼写,灵活运用词汇,从而减少词汇层面上的石化现象的发生。
4.重视文化因素教学,预防“洋滨浜”式词汇的出现。文化因素是语言和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因素有两个内涵: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前者指的是当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人进行交际时,对某词或某句含有不同的理解和使用;后者则是指受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如词汇使用错误或使用场合不当等。前文提到的“fox”一词,其两种文化内涵的区别清晰可见。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揭示单词的词汇意义,还要比较在两种语言的不同使用及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区分文化内涵有差异的词汇,以消除母语文化的干扰,使学生在不断接受新的语言形式的过程中预防石化现象的产生。
5.重视词典使用,延缓石化现象的形成。英国语言学家Michael Swan在谈到双语辞典的作用时说,“它(袖珍辞典)所提供的只不过是一个粗略的译词,但它给了学习者一个挂住新词的母语钩子”。扩大词汇量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查词典直接记忆单词。众所周知,词典里含有大量的有语境的例句,而且配有对词性、词的用法类型、正式或非正式程度、语音、同/反义词等的说明,对学生深入了解词的真正含义和使用场合帮助极大。因此,教师应通过给学生布置查词典任务或进行查词典比赛等培养学生勤查词典的习惯,以此扩大词汇量,提高其词汇学习的质量,延缓石化现象的形成。
6.重视阅读教学,避免僵化词汇的出现。解决词汇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大量地阅读,只有让学生在活的语言环境中读,学生才能在活的语言材料中积累词汇,才能具备根据不同语言环境作具体判断和分析的能力。对阅读要求,教师既应有布置更应有检查,旨在监督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所掌握的词汇才不是孤立、僵化的词汇,才能较好地延缓石化现象的发生。
(责任编辑 李海燕)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