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外语阅读教学的心理分析

作者:朱益华 肖仕琼




  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要求阅读者利用逐渐掌握的阅读技能,领会作者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意图,使这些符号意义化,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思想沟通。其中,语言符号、译码和语言结构是主要组成部分,对有效完成阅读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还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学生的智力水平、生理条件、兴趣和个性等等无一不影响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为了使每个学生尽可能迅速提高阅读水平,我们在进行外语阅读教学中除周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外,尤应充分了解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心理特点。
  
  一、阅读过程的本质
  
  阅读过程主要包含符号辨认和理解两个阶段。作者的思想通过语言符号传达给读者,读者则对一连串的语言符号进行信息处理,加以理解、接收。作者和读者实际上是在交流思想,其媒介为语言符号。读者通过语言结构的提示而进行译码(亦即理解)。由此可见,语言符号、译码和语言结构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1.符号系统
  一切交际的目的在于达成双方共同的理解,而理解的基础便是在阅读这一作者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交际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语言符号。作者通过语言符号来刺激读者产生感知和理解,因而阅读首先是一个感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必须对语言符号作出区别性的视觉反应,眼睛随着符号从左向右移动(有些文字则由右向左或由上向下移),并不时停下来感知某些符号,产生了一个单词辨认过程。一般说来,由于初学者不能充分利用句法、语义等非视觉信息来源,而更多地依赖视觉信息,根据语言的表层结构和字母的视觉排列来归纳意义。因此他们常常陷入机械阅读,即只注意单词辨认和发音,而忽视篇章的理解这一阅读的最终目的。与之相反,熟练的阅读者则集中注意力于意义的理解,有选择地对部分关键词和语段进行信息处理。所以我们认为阅读者对语言符号的不同处理方式决定了阅读效率,导致了阅读理解率和阅读速度的差异。
  2.译码
  译码实质上是一个理解过程。而阅读的关键就在于理解,仅仅辨认语言符号而不能理解是无意义的。阅读者为了达到最终的理解,应使语言符号意义化,将其与自己已具备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判断、证明、修正或猜测。因为语言符号本身没有意义,这就要求阅读者在理解作者意图时,超出语言符号,通过感知、思考对看得见的语言符号进行释义。而阅读者具备的同材料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译码的基础。读者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经验越多,理解也越好。例如,阅读一篇有关癌症的科技论文,对癌症了解越多的读者肯定比那些所知甚少的读者理解率高。
  3.语言结构
  语言结构是指某种语言因素的排列规则。阅读者要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不仅应掌握丰富的语义知识,还有必要深入了解该语言的结构规律(即句法),因为句法结构可为语义联想提供线索和方法指导。所以阅读者尽量减少对区别性特征和表层结构的依赖,而充分利用文章的语言内在信息,对深层结构加以分析、理解,边读边预测,并通过表层结构的部分信息来检验自己的预测。
  
  二、影响阅读教学的相关因素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人文活动,因而学生的智力水平、生理条件、心理状态和语言基础必然影响其阅读成绩。而影响阅读教学的相关因素甚多,这里就几个主要的方面分述如下。
  1.智力水平
  智力是指学生学习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智力高的学生较智力低的学生无疑学得快也学得好。但学生的智力水平很难判断。每个学生天生具有一定的智力潜力,而这种潜力的发挥又受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的环境促进智力的提高,有些则限制其发展。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在扮演一个环境学家,虽不能扩大学生的智力潜力,却能帮助他们开发潜力,尽快达到其年龄层次应有的平均智力水平。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商,还须尽力创造条件,开发他们的智力潜力。
  2.生理条件
  生理条件包括性别、成熟情况和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挥好坏等。一般说来,女生比男生在阅读中进步较快,一则由于兴趣、性格等易于接近语言学习;二则由于女生较同龄男生早熟一至一年半。成熟也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在不同年龄开始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作好生理成熟的准备。建立在学生生理发展成熟基础上的教学,学生最易于接受。一般说来,学生生理成熟度越高,发展某种技能所需的练习就越少,学习进展也越顺利。
  3.兴趣和性格
  兴趣是阅读爱好者的内在动因。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需经过后天培养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应考虑其年龄、性别、智力、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阅读材料。选择难度适当、合乎学生兴趣的材料最为有效。学生的性格也是影响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学生们成长规律大致相同,但其性格和情感各异。开朗、大方、勇敢且意志坚强的学生往往能适应各种学习任务和教学方法,学习中心理障碍较少,也勇于战胜困难;而内向、羞怯、自卑的学生常常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学习中顾虑重重,难以专心,遇到困难则泄气,学习成绩进展不快。阅读教师有责任因材施教,鼓励差生增强信心,使其逐渐改变性格上的不足,向有利于阅读教学的方面发展。
  
  三、阅读教学的几项原则
  
  从事阅读教学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外语教学能力,而且必须在教学中遵循与阅读教学有关的教学原则,才能得心应手地工作,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这些原则是:
  1.阅读的兴趣性原则
  学习者对阅读是否能产生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可通过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兴趣,使他们不仅要学会阅读,还要乐于阅读,从被动到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尽量减少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当发觉学生注意开始分散时,应注意形式和内容的适当变换或穿插其他活动,使阅读教学经常保持新鲜的感觉,学生乐于接受。教师还应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
  2.阅读训练的心理准备原则
  任何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都要求学生从知识、能力、生理及心理上作好准备。阅读教师应了解传授每项阅读技能的最佳时间。过早,所学技能会超过学生潜力,使其难于接受;太迟,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并影响学生的进取心。两者都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此外,学生的感知能力也极为重要,因为它是阅读过程的第一步。语言符号本身没有意义,学生对词的反应取决于他们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数量和质量,重新建立和组织这些知识、经验的能力及其生活环境。感觉器官是感知的生理基础,知识、经验、文化背景是决定学生理解水平的关键。虽然感知不可能对作者编码时的意图作精确释义,但充分的知识、经验和相应的文化背景有利于阅读者接近理解作者的原始意图。所以阅读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感知、释义能力,在传授每项阅读技能前确保学生做好感知能力上的准备。
  3.阅读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个人差异是指学生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受后天影响而形成个人心理特点之间的不同,表现在身体、情感、气质、智力和兴趣等诸多因素上。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很自然的现象,它一方面给教学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又使教学趣味无穷。
  阅读学习是一项终身的活动,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各种阅读技能,加之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在学生学习阅读的进程中,教师应注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特殊需要,使每个学生能相应地发展阅读技能。学生的特殊需要大体表现在高才生和落后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不同特点上。
  (1)高才生一般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反应敏捷,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自学能力强,很少死记硬背,多采用联想学习法,在阅读学习中表现主动,喜欢阅读各种题材文章。因此他们知识面广,阅读中障碍较少,理解率和速度往往成正比发展、提高。对于这类学生,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明确何时传授,何时指导,何时让学生自学,向这类学生提出一些较抽象复杂的问题,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快速阅读、评论所读材料等,以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2)落后生的阅读时速度缓慢,逐词逐句,经常停顿,反复较多,而且理解率很低。对落后学生的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创建一个友好温暖的学习环境,使这类自卑的学生体会到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和鼓励,从而树立战胜困难,取得进步的信心。
  ②注意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基本阅读技能的学习训练,不宜过早强调阅读速度和开始专业阅读。
  ③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予特殊的帮助。阅读材料的难度、数量及阅读任务要求应适当;讲解要详略适宜,方法多样;布置任务简单明确。
  
  四、结束语
  
  在外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到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各种因素,因材施教,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责任编辑 刘永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