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高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作者:苏 强 许建华
一、加强“心情教育”
国际教育基金会的专家们指出,人格教育是借助于伦理道德的教导和训练,使人达到内心的和谐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心情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人格教育的完整内容。“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情去面对学生,并在教育中影响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教育和待人处事。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教育,其实质就是心情传染。开展“心情教育”,教师的爱心是关键。从“爱人”出发,对学生以诚相待。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乐意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坦然地接受教师的热情和爱,使自身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态势;将爱溶于教学中,溶入常规管理中。教师把情感融入教学,就会使教学呈现出韵味美、意境美、形象美,这种对教学的倾心投入和良好的教学技巧,常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沉浸在知识的享受中,这种心情体验会深深地烙刻在学生的心灵上。把情感注入常规管理中,教师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学生都会感到你是爱他,带着这种心情接受教育,无疑是心情愉快、效果明显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有意识的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开展“心情教育”,使其在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和个性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开展发展性学校心理辅导,并以此作为人格教育的切入点
从国内外的有关人格教育或论个性的文章看,很少有与心理健康相联系的,而较多与素质教育相联系。作者尝试用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作为中学生人格教育的切入点,原因为:首先,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指标,离开了心理健康,就很难有健全的人格。再则,学校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对中学生这一群体而言,他们是一个由于追求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而情绪波动较大的群体,而非一个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因此学校心理辅导不仅要满足预防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学校发展性心理辅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人:
1.内观疗法
内观疗法于1937年源是日本,近年来传人我国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思想内涵发端于我国《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内省观点。该疗法即是使患者在静坐的状态下,有目的、有指向的就既往人际关系进行系统的自我回顾与反省,在治疗者的指导下,矫正人格及行为模式中的弱点,获得心理净化,从而收到治疗效果。主要方法:从(1)人家为我做的;(2)我为人家做的;(3)给他人增加烦恼的。从这三个方面,按年代顺序进行回忆。对自己能回想起来的具体事物,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进行分析和观察,并作自我谴责。它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由指导者对患者进行有目的、有具体内容的自身观察,以了解其心理变化的特征和状态。该方法是采用特殊的手段,使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下,回顾和检讨自己在人际关系上所存在的问题,比较自身对他人的冲撞和他人对自己的慈爱,对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原因进行自我归因,以改善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状态。
在实践中我们对中学生群体,主要是借鉴内观疗法的思想,针对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采用简化的内观疗法,指导他们对一个时期的学习、生活进行重新认识,并进行自我教育。要求学生进行文字总结,以期对阶段化认识、教育的结果进行巩固。
2.朋辈心理互助
朋辈互助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过程。当前,朋辈互助主要有小组咨询和同伴咨询两种形式。小组咨询源于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通过优化组合,现在这一组织的活动重在学习动机和考试焦虑心理咨询互助。因为通过心理日记,反映出这两类问题,从总量看,占的比例多达30%。如有些同学学习强度过大、成就动机过强因而产生学习动机过强;有的则因厌学或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习动机不足;或有的在考试前紧张、恐惧、思维乱、记忆减退、睡眠不足,甚至食欲减退、肠胃不适而产生考试焦虑。除了小组的互助,动员学生开辟心理辅导专栏、璧报等载体,专门介绍有关知识,如:用脑科学,合理安排法,美国著名教授罗宾逊的“SQ3R”阅读法,如何摆脱消极情绪。又如沃尔普的系统脱敏法,指导学生“放松-想象-再放松-再想象”循序渐进地进行放松训练。
通过一个较短时期的尝试,朋辈心理:互助的有效性至少包含这五个方面:(1)使当事人情绪好转;(2)促使当事人面对现实和积极行动;(3)使当事人态度发生变化;(4)使当事人的认识和观念发生变化;(5)使当事人的行为或习惯发生变化。
3.开设人格理论辅导课
在人格理论辅导课中,主要向学生介绍健全人格模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健全人格几种基本模式的学习,在满足学生求知和自我认以的需要的同时,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心理保健常识,激发了学生对健全人格的向往和自觉,并以此为契机,为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建塑提供导向和动力支持。
针对中学生阶段的特点,对他们介绍人格理论时应力求实效性,避免为理论而理论的空泛。为此作者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另外还采用了小组讨论、作业分享等方法,并辅之以内观疗法等方法,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讨论、作业分享等方法的使用,不但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物理空间近、心理空间远、闭锁心理强、在孤独中探索的中学生而言,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三、加强中学生人格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sclLeducation)是个体对自己进行教台。即主体自我按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以求在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方向上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注重中学生人格素质的整合发展,从根本上说,人格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自觉的过程。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说:“学生归根到底是自己教育自己。在他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别的任何地方发生着长期的决定他的行为的各种影响的决战。”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青少年的主体能动性,指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特质,做人格发展的主人。在自我修养过程中,学生首先应有人格自我教育的意向,确立发展目标;其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活动,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注重人生哲理方而的指导,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理沦和方法,为自己树立人生楷模等。
四、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教育正合力
人格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学校和社会是家庭的延伸。因此,父母、教师和社会逐渐应当携手参与人格教育这一意义深远的事业。
学生的人格发展是学生个人自幼年开始与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川的过程。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时,只有得到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特别是得到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诚然,协调好对人格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成为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所起的作用意义特殊而长远,但人格教育绝非学校童方面可奏效。学校在进行人格教育时,不仅要在学校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局面,而且也要依赖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自功能的发挥和三者的密切配合,方能取得良效。为此,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当前,不仅要注意对学校的教学内容的变革和优化教师的人格结构,强化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更要注意消除网络和其他传媒的负面影响等诸种问题。另外,应积极地推行亲职教育,促使中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
作者在人格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的引领下,对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做了一番探究。我们认为,现行人格教育的问题在于: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高中阶段是健全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期人格教育的目的旨在促进个体各个方面的心理特征达到和谐的统一和均衡的发展,使青少年顺利度过这一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使人性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展现。因此,在开展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归因,巩固八优秀的人格品质,摒弃与自身健全人格发展相悖的人格品质。另则,健全人格的培养方法,没有共同的模式,且各具有不同的效用。今后,加强学生个性化人格的培养,是作者所要继续拓展、深化的课题。
(责任编辑 孙晓雯)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