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从“新公共管理”视角反思中小学管理
作者:袁小平
来自公众的监督,以公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好坏的标准。这样就必然形成公共利益处于中心位置,公共利益至高无上的权威,使校长个人的个体利益中心主义失去膨胀的机会和空间,在更大程度上使校长权力腐败行为因失去存在的土壤而得到有效的遏制。
三、关于学校管理组织:“分权”的借鉴
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多层级条块。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的基层组织,跨组织层次之间的交流极其困难,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及时作出反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决策的压力猛烈地冲击着政府的决策系统,政府组织需要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作出迅速的反应。企业界经理采取分权的办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作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授权和分权的办法来对外界变化迅速作出反应。政府应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元,如社区、家庭、志愿者组织等,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新公共管理范式认为,与集权的机构相比,授权和分权的机构有许多优点:比集权的机构有多得多的灵活性,对于新情况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比集权的机构更有效率;比集权的机构更具创新精神;能够比集权的机构产生更高的士气、更强的责任感和更高的生产率等。
反思我们当前的中小学管理,由于传统管理体制与观念的影响,学校被认为是科层组织,学校管理习惯沿用统一要求、行政命令、集权统治等“科层化”管理方式。在科层制体系的金字塔下,权力被自下而上地过分集中起来,上层发号施令,下级依令而行。权力过分集中,造成种种弊端:权力过分集中,就会统得过死,导致中小学管理的僵化和凝固,影响下级组织管理人员自主性、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导致缩小中小学管理的幅度,从而增加中小学管理的层面。而中小学管理层面的增加往往会影响信息的直接传递,降低中小学管理效率。下级管理人员无权处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矛盾,那么就容易使矛盾向上,从而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适度分权与授权,在动态中求得集权与分权的平衡。具体的做法是:1.集权与分权相互补充,灵活运用。一般来说,学校领导在学校的决策指挥上应采用集权的形式,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在信息交换的快速环境下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在执行阶段可以适当分权,使下级管理人员有职有责有权。2.我们强调要适度授权,学校领导者必须分清哪些权力可以下授,哪些权力应该保留。如果把应保留的权力也统统下放,那就是过度授权,等于放弃职守,使管理失控,将会给学校造成损失。适度控制是授权的原则之一。授权以后,学校对下属的工作要进行合理、适度的监督,对此要防止两类偏向:一类是把授权变成了放任自流;另一类是对授权不放心,因而不断地检查工作,处处插手,使下属缩手缩脚,不得不完全按照领导意思办事。3.授权不授责,但同时要权责明确。学校领导者把权力授给下属以后,下属如果在工:作中出了问题,下属要负责,但同时,领导者也要负领导的责任。其次要权责确定。授权之前,目标和责任范围必须有详细的交待——不仅是如何履行责任,更重要的是预期的结果和目标。否则,被授权者将无所适从,搞不好还会争功诿过,而领导者也没有考核的客观依据。这样,就造成组织管理的混乱,授权的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四、关于学校管理方法:“企业管理技术”的借鉴
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如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政府可以把巨大的官僚组织分解为许多半自主性的执行机构,特别是把商业功能和非商业功能分开,决策与执行分开。借鉴私营部门的某些管理办法,如采用短期劳动合同、开发合作方案、签订绩效合同以及推行服务承诺制,主张全面的货币化激励,不过分主张传统精神、地位和货币等因素的混合以及单一的固定了资制的激励机制。特别是主张对高级雇员的雇用实施有限任期的契约,而不是传统的职位保障制。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那样,将效率放在首要地位,这一思想是值得借鉴的。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我国中小学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因而也就因袭了公共行政的弊端。“公共教育体制则是在规则和程序基础上运行的等级权威结构,一种学校控制的科层化体制,这种制度成了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的巨大障碍……这些僵化的规范要求被强加于公立学校,使公立学校成为结构臃肿、效率低下的机构。”因此,中小学管理和公共管理一样,也要向企业管理习,注重提高中小学管理的效率。
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评估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尽管中小学管理与企业管理或私营部门的管理有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学校事务并不完全合适,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中小学管理所借鉴。通过将企业管理中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中小学管理之中,可以更为科学地衡量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而明确的效绩评估标准,则要求学校推行严格的责任目标,校长和教师都要制定出业绩指标,以此衡量目标达成情况,并将结果与个人晋升和工资福利待遇挂钩。
虽然新公共管理范式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管理的创新有借鉴与启迪作用,但在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范式的某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做法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本国中小学管理的实际。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因而以新公共管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符合其发展趋势的。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教育法制还不完善,因此我们不能抱有对新公共管理进行不加区别的“拿来主义”态度,而应以理性的、缜密的态度,立足于国情,借鉴适于中国实际的理论启示,走中小学管理创新的“内生化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 张茂林]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