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迷失的探讨

作者:吴巧红




  一、目前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迷失的表现及原因
  
  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围着升学转,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环节等都受限于统考,致使英语的教与学变成了只重认知教育、轻情绪教育和性格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素质培养,重知识灌输、轻应用能力训练。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动力匮乏,这种忽略人文素养教育的结果就是英语高分低能。这些现象被称之为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性迷失。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文化的方方面面均在语言中有所反映”。语言不仅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积淀等。如果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脱节,必然使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也就是缺乏中西文化素养。外语教学既要让学生具备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也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学会比较和鉴别。但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充分,特别是传统的教育体制使青年学生的文化修养功利性很强,什么有益于考试就拼命的抓住不放,而很少有学生从提升自我整体素质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的学习,于是在他们中间就存在着在语言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中西文化素养的缺失却日趋严重。事实上,如果没有充分的文化引导和传授,再多的时间也难以拥有英语语感,产生文化意识。许多学生虽然英语考试成绩优秀,但在与外国人交流中文化休克的现象时有发生。正如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Brembeck说过的:“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的办法。”
  
  二、加强英语教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及作用
  
  随着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作为让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媒介——外语已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外语教学也有了空前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需要精通英语的富有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各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即在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既具有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又熟悉古今中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要想掌握英语这种交际工具,就要对英语文化、文学以及风俗习惯有基本的了解,既要具有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人文基础,在理解西方文化积淀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同时,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不断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西方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营养内化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外语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人格化的过程,是形成人生修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是获得知识和技能,也是“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高对语言和语言的学习者有着潜移默化的滋养,有助于心灵的完善,全面人格的养成。所以,外语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道路的思考,通过语言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对这个社会的看法,为人处世,做事的心态,做人的胸怀、理想、追求和目标。把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我们的外语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树立起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宏大的理想,并为这一理想而努力、而奋斗;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陌生的语言中找到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和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我们的教学。因此,很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注意加强其中的人文精神、文化意识、道德修养、情感态度的教育,以培养人格高尚、知识面广博、志趣高雅、身心和谐健康的人为出发点,使英语教学的内涵更加全面和丰富。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的教育
  
  1.重视语感教学
  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言语表达所具有的直觉性领悟、把握及其运用的能力。英语语感是对英语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正确的理解力。它包括一些心理因素:如通过所获的语言信息来激发自己的表象、创造想象和各种联想;在情感上引起强烈共鸣,并体验读物中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去判断鉴赏作品的深层意境。它既涉及英文写作过程中的言语的表达能力,又关涉阅读过程中的鉴赏理解能力以及思想品格与创新能力,“它是一种语言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反映,含有很强的文化因素和对语言惯例(convention)的认知”,从中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综合性人文素质。英语教学强调从人文素质教育的多层面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感素养,也就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层面上培养学生语感的承接与拓展,既具有用英语进行正常的听、说、读、写、译的交际能力又具有欣赏英语语言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对语感的理解性分析与人本性分析上。对语感的理解性分析,是指通过解剖其语境的语用生成转换功能,从原理上揭示言语表达的文体性审美特征及其规律性,从而在语言世界里感受语言之丰富、领略其哲理神韵和独特魅力的同时,身心亦得到陶冶。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英文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中西文化素养,就要重视语感教学。
  
  2.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英语课本中选材均是情文并茂的经文范作,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些作品的文脉,去点拨、去启发、去引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语言能力、文化素养等一切的培养便无从谈起。在教学中尽量多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体悟、品味,注重阅读的整体美感和文学气脉,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欣赏原汁原味的作品的能力,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文学作品及其背景引导,感染学生,使学生自觉地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表现坚定的智慧理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外国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式阅读:是感性体悟、放松惬意无负担的;是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阅读、来娱乐、来欣赏、来审美;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更多地注入爱憎分明的情感因素。这种自主式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且使学生在浏览和探索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由此,学生对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化的认识由少到多,由模糊到清晰,各种知识信息、西方文明、文化因子在头脑里积淀、碰撞、升华,其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文化品位乃至整个精神世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3.营造一种强烈的人文气氛,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
  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中,老师应将课文中所包含与承载的人文精神发掘出来,并有意识地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知识与学做人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探究精神和实践精神。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英语活动(英语竞赛、英语演讲、外国电影欣赏、英美历史与文化讲座、文化背景讨论等)。通过介绍、讨论、对比、分析等有意识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不仅如此,还将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交互和动态开放性的外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用心去体悟语言中内含的文化意义,也即是用心去体悟其中的人文精神,并参与到这种人文实践中,由此才能使“语言学习由表及里,透过表象的语言符号,看到语篇框架支撑下隐含的丰厚的文化信息,体验其中意味深远的人文意义,从中吸取有利于本民族文化发展和人类共同文化建设的有益东西”。
  
  4.民族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英语语言教育涉及中英文化之间的互融与对话,东西文明的结合与互补,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英语的学习不仅是对西方文化的领略和学习,同时也是对祖国文化的再认识。如果我们本着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一理念出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民族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学习英语,即把语言学习同母语学习和提高结合起来,既学习西方文明的先进思想和观念,又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既要求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又要教会他们感受他族文化,感受价值观的相对性,欣赏人类共性特征并尊重人类的差异之处,学会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这种学习和传播,继承和开拓,充分体现人文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语言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创新精神。
  
  5.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一个英语教师只能教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思想、有灵魂、有精神、有丰富的有关本族语和目标语的文化知识,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解答能力。一个合格的英语老师除了必须具备一个普通老师所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一名语言老师具备的文化素质,更应具备适应外语教学这一特殊学科的专门素质。英语教师作为外国文化传授者,其人文素质越高,英语教学的长远效果才有可能越好。有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情商的语言教师更易培养出拥有较好人文素质和语言文化悟性的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如能以自己的幽默,热情开朗的心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学生、感染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就会变得更融洽、更和谐、更有效。
  作为英语教学的一名语言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肩负的使命:那就是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感触到由外语教师带来的独特的语言文化关怀,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这种融语言与文化及人文精神为一体的语言教学才是我们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