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分层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邓泽祥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一些地区的部分学校中开始进行以身体素质或篮球能力等为主导因素的层次化篮球教学改革实验。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做到篮球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按学生的兴趣选择项目进行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了相应的学习条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个体发展,在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篮球教学中分层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分层教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阶段性目标
  学生群体的组成层次比较复杂,在进入篮球课学习之前,由于先天身体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以及个人对篮球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因此如果采取全体学生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让全体同学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运用同一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肯定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要使全体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就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定阶段性目标,而实现不同的阶段教学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措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努力使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使教学要求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品性。
  2.分层教学模式符合篮球运动的客观发展规律
  分层教学模式强调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因此为学生个体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并使其认知过程由浅入深,从开始的初步掌握运动技能达到最终的巩固和提高。
  3.分层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篮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含义是全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篮球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教学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速度、练习难度以及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收获,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
  4.分层教学符合可接受原则的策略
  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学生的能力差异主要反映在学习的速度上,而不一定是反映在最终可达到的学习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上。
  5.符合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
  检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重要标准就是能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因此,只有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才能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而分层教学能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动,这就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篮球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1.教师要更新篮球教育观念
  更新篮球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将教学对象按起始的技术水平等次划分,使学生心中有数,从而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态度。在经过分层定位后,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根据学生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变化的幅度大小重新定位,重新调整。学生随学习兴趣、运动成绩、运动能力而变化,这样才能不断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变心态,提高学习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如果分层后长期不变,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不到运动的快感,体会不到成功和进步带来的喜悦与激动,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篮球课程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
  新的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创造条件,使其有所提高;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不能歧视,要使他们树立信心,逐步提高能力。只有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体育教师要根据分层教学理论分别制定出层次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自我。学习水平较高的班级,要不断地改进运动技术,确立运动技能目标,不断增强身体素质,明确发展目标,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对学习水平中等的班级,要让他们较好地掌握篮球知识和运动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运动参与目标,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层次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班级,首先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创造条件,给他们大量的锻炼机会,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重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掌握教材中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掌握参加运动所必须的基本运动技能,侧重于身体、心理健康目标的完成,完成“一般教学目标”。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比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获得相同的学习效果时,可节约大量的时间。在导入新课后,要让各层次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课上紧紧围绕各层次教学目标来进行,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教学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和无效劳动。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时,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向性要强。
  3.教师备课要有层次性
  学生在自身发展中认知结构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习惯、能力上的差异,以及适应班级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被分为“学习优等生”、“一般学生”、“学习困难生”三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水平的分布通常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学生按兴趣选项分层后,各个教学班学生的水平不同,进度及教学内容就不应该统一。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立相应的教学方案,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讲课、指导等各个环节都体现出系统性和层次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兼顾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4.考核中的分层目标测试
  在篮球课教学中,单一方面的考核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这种考核的弊端是体质好的学生不用练,成绩也较好;而体质差的学生不断练,成绩也上不来,从而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体育的考核应该是多样的、立体的。对于少数几个体育尖子,不能过多地围绕他们转,也不能过多地压制他们的体育特长与个性发展。对于少数较差的同学,也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对于他们学习成绩的评定,要侧重评价自身提高的幅度和努力程度。在制定考核标准时,教师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不同的评价尺度,建立一种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智力水平,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因此,考核应该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教与考的脱节,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篮球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实现了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并深刻地认识到了个体差异存在的客观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最优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了成功的信念和自信心。因此,在篮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小兵.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 唐春花.体育教学中落后生的类型及对策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2).
  [3] 岳正稳,王恩东.选修课分层教学探析.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6).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