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化学教学语言艺术探讨

作者:王瑞斌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也是一门艺术。即使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到教学过程的今天,它仍然是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意无言则不行,言不惕则意不达。”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成为学生奋起探索的触发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
  
  一、化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化学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它不仅要符合语言学的一般规律,合乎语法和逻辑上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科学性等特点。
  1.规范性
  规范与艺术是皮毛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且,作为教师,如果他的语音不标准,用词或语法不规范,不仅直接影响到他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闹笑话。说一口标准而且规范的普通话是提高语言艺术性的基础。比如说,物质性质中的“焰色反应”和“颜色反应”,发音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教学中必须准确使用国家对《GB2312-80》列出的常用汉字和40多个化学专用字,如氟(fú)不能读“佛(fó)”,重结晶的“重(chóng)”不能读“众(zhòng)”等。
  2.逻辑性
  所谓逻辑性,就是说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根据教材内容、教材特点、教学设备及环境设计好每节课的内容。讲课时要条理清晰、层层深入,不但要讲其当然,而且要讲其所以然。如金属钠与水反应时,表面看是先“游”后“响”,但从反应的实质以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证明了是先“响”后“游”……这样的现象在化学实验中还有许多,因此,对这类问题就要有足够的说服力,不可只讲结论而不讲分析或推理过程,同时,要结构严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讲解透彻。要注意逻辑性,做到充分说理而不可主观臆断。
  3.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无论是在概念的阐述、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在有关方程式的书写、结论的推导、论证等方面,所用的语言、词句和专业术语等,都要既正确又准确,既严格又严密。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路子,深入浅出地领会教材。
  化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能正确和坚持使用化学术语,不能随便用自己的话来代替化学术语。例如,“振荡”试管就不能说成是“摇一摇”、“晃一晃”。用酒精灯加热不能说成用酒精灯烧。“溶解”不能说成“溶化”。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与溶液的反应必须分别用“通入”、“滴入”、“加入”,而不能把气体“加入”到试管中去。
  
  二、化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若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化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在逻辑性、科学性的基础之上,由其表现力与感染力来体现的。
  1.真情实感是化学教学语言艺术的灵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学语言的魅力来自于情感的真诚,应当是“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的语言,才能产生像磁铁一样的吸引力,从而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首先,教学语言应吐字清楚,语音和语速适中,语调自然而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并注意克服口头语,此外还应适当地应用无声语言。
  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有学者曾指出,二人传递信息时有65%是无声语言传递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教师应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用眼光扫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目光和眼神去调节教学,巧妙的地运用全视法、正视法、鼓励法、联合法教学。课堂上教师神采飞扬的目光,伴着深情的语言,能使严寒、酷暑的教室里春意盎然,能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充满情感色彩,生动活泼,使学生陶醉在学习和奋进的愉悦中,与教师密切配合,信心百倍,似乎任何学习困难都能闯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挚热的情感在升华。
  因此,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涵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
  2.生动幽默是化学教学语言的艺术之花
  生动形象,并且带上幽默的语言,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驱除疲劳,保持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与理解的效果。肯尼思·T·汉森《美国中学的讲授法》提到:一些例证说明,幽默并不会影响直接认识的获得,甚至在几个星期后,学生从讲授时所运用的幽默中却有意识地记住了更多的概念。
  在化学教学中,有些内容不能或不完全能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或展示实物,就必须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回忆、联想和想象。例如,讲到“盐酸有酸味,氢氧化钠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等内容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用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盐酸,人在反胃时出现吐酸水的情况及肥皂水和碱面的水溶液里就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用肥皂洗衣物手上有滑腻感,泼水时会不慎连盆也泼出去,蒸馒头时碱面没和匀,吃到嘴里会涩得立刻吐出来加以说明。以此唤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回忆,帮助他们学习和记忆物质的性质。而高中讲到硅酸盐工业的陶瓷工业时,对于我国古代瓷器质量之高,誉满全球,可引用“薄如纸、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罄”来形容当时瓷器工艺水平之高,使学生产生如见其物之感,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有趣的语言是富有粘着力的,有了这种语言承载信息,如同食物有了色和香,能引诱人们去品尝。化学教师讲课可运用趣味性语言、幽默性语言、小诗、歌诀等。如在描述钠和水反应的现象时,原本六个字比较散,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容易遗忘,不妨把它编成一首小诗:“钠在水面游,表面熔成球。嘶嘶消无影,留下一片红。”这种用诗的语言讲课,既风趣又能画龙点睛,突破难点。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既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科学的逻辑推理可将学生的思维分析导向深入,贴切又恰到好处的比喻,有利于开启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考闸门,抽象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缩短认知距离。比喻、类比等也是增强语言趣味性、生动性常用的修辞手法,特别是化学理论部分的内容比较枯燥,若能恰当地选用比喻,可以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微观问题宏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一堂好的化学课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人格的培养、美的熏陶、情感的交流、严谨的学风、逻辑的思维。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化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化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得以提高。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