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体育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作者:曹连众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成为构建和保持组织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的重要源泉。知识管理已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知识与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教育关系着知识的筛选、传播、分配、积累和发展。作为学校教学实践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因其具有典型的“师徒传授”特点,使得知识管理在其中更具重要意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ment)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欧美及日本的一些大企业组织内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是指组织从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储存、学习、共享、创新和传播的活动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管理就是教师和学生充分运用智慧,营造最好人际关系,调用一切有利的学习资源,让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获取更便捷、传播更有效,以求知识学习得效果更好,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学习。
  
  一、知识管理视角下的传统体育教学反思
  
  1.传统体育教学中忽略了师生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的隐性知识包括传授体育技能的诀窍和经验、管理体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学生的技能技巧和经验、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科研和学习新知方面的技能与知识、教师指导学习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做事的心智模式等;学生的隐性知识包括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习的经验和技巧、灵感、心智模式、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力、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等。
  然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量隐性知识的存在是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或没有给予充分注意的,至于它在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则更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研究。忽视教学活动中大量隐性知识的存在和作用的结果,只能是各种各样的隐性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自发地产生影响。那些对教学活动有益的隐性知识或许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那些对教学活动不利的隐性知识有可能干扰和阻碍教学活动的进行。在教师传授体育技能时,因为忽略了对技能形成不利的隐性知识,一方面教师不能充分诠释体育技能的要领,另一方面往往容易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阻碍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2.学习型体育教师组织尚未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组织通过全员创造性的持续学习,培养全新的前瞻性思维方式,形成组织学习及整体动态搭配的局面,达到深度沟通,努力实现共同愿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组织发展并完善自身。学习型组织注重从组织的角度来思考组织如何学习,实现组织价值和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由于“师徒传授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致使在教学中教师的许多传授技能的经验、诀窍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恰恰忽视了教师之家的沟通与经验交流,这样在体育教师组织内部很难形成互相研讨、观摩的氛围,教师隐性知识流失严重。学习型体育教师组织的建立与否成为影响教师间知识的共享、传播、创新的重要组织因素,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
  3.教学目标与内容单一、教学组织与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是制约学生隐性知识有效开发和利用的主要瓶颈。学生的隐性知识,诸如领会技能的能力,对体育动作的灵感、意志力、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价值观等等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上“传授技能”和“增强体质”思想一直作为主导。20世纪末以来,许多体育教育专家开始呼吁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但该思想在实践中因缺乏理论指导,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内容上基于“准备性教育”思想,注重体质的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分类则以身体基本能力、运动项目分类为主。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虽然在一些方面略有差异,但总体仍未脱离技术、技能为中心,教学内容雷同现象极为严重,这必将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长此以往,必定使对体育有兴趣的学生兴趣消退,而原本对体育缺乏兴趣的学生更加淡漠。在教学组织与结构上,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引进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将体育课严格划分为四部分,以教师为主导,按部就班进行基本技艺的传授,以达到健体强身的目的。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结构从小学到大学,循环往复,以致学生对课程兴趣不足,没有主动性,最终促使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教学方法上,以“系统学习”教学模式为依据,以“注入式”模仿为主,学生属于“接受学习”一类。当学校教育中其他课程广泛采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手段时,体育教学仍旧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不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不足,主要是在注重其主要目标与功能时,忽视了一些其他也应注意的东西。如在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能明白其中的原理,体验其中的乐趣等,于是就出现了“只会不懂”或“只练不乐”的缺陷。
  以上种种弊端的结果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个性的严重缺失。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自觉性、能动性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忽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一系列隐性知识严重流失,这既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知识管理视野下的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创新,是促使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体育教学同样需要不断创新。知识的价值是通过知识创新来实现的,知识只有在流动的过程中才能完成创新。知识只有为更多的人使用,才更具有价值。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知识的创新学习,而知识管理的实质和核心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所以知识管理视野下的体育教学创新重点是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
  1.注重教师和学生隐性知识的挖掘,建立教师和学生的隐性知识体系。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隐性知识的存在,要善于挖掘那些在教学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经验和诀窍,既要关注教师的隐性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隐性知识;既要关注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隐性知识,也要关注不利于教学效果的隐性知识。要把能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及学生的隐性知识加以分类,建立四个体系:教师隐性知识体系、学生隐性知识体系、有利于教学效果的隐性知识体系、不利于教学效果的隐性知识体系。
  2.建立学习型体育教师组织。学习型体育教师组织是以学习为动力,以共同理想为目标,把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通过提升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来实现组织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要营造团结、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组织创新机制,明确学习型体育教师组织的标准,树立终身学习和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理念,积极创建有效的学习型体育教师组织的载体,通过经常性的互相观摩、研讨、经验介绍、师资培训、名师示范课等形式,实现体育教师隐性知识的最大共享、应用和创新。
  3.建立体育教师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体育教师的知识管理离不开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由于体育教师的隐性知识更具有难以表达和零散不易收集等特点,在信息源的收集上要注意经常性与定期相结合、音像与文字表述相结合,要提高体育教师善于总结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好习惯。建立体育教师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既要有学校内部信息网的建立,也要有不同校际知识共享网络的建立,更要有体育教师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校园的数字化与生动有效载体的完美结合。信息流内容创新性强、畅通、共享充分、数字化与生动有效载体的完美结合是体育教师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理想特征。
  4.改革传统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教法及组织结构,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隐性知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体育教师要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用先进的体育理论指导教学改革实践,在教学目标上要以增强体质为主,转向强调学生个性、能力、品德、智力、体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以往“注入式”的模仿教学为主转向“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在教学组织与结构上,要从模式化、强调严肃纪律为主转向多样化、实现严肃与活泼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由被动变主动,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把体育教学真正当成提高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完善心智模式、增强与人合作的精神、提升思维能力、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学生的隐性知识体系才能日趋完善,体育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5.建立体育教师隐性知识评价指标体系。知识管理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科学、全面评价体育教师提供了新视角。在以往的体育教师的评价中,往往根据教师的一堂课、几篇论文加之平时表现就能对其进行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教师的能力包括很多种,既有显性的,更有隐性的。要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一名教师的隐性知识。以知识管理的理论为基础,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客观评价体育教师的一个新课题。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