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学生评教”之辨析
作者:蒋亦华
一、准确理解学生评教的实施动因和可能误差
如何正确看待学生评教,是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确保学生评教方向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前提。
1.学生评教是学校目标定位的本质要求。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为社会服务和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服务是现代教育最主要的、本质的特征。从上述意义出发,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主要任务应定位为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努力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形成有利于所有学生发展及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氛围。应树立并始终坚持学生为本思想,以学生质量作为评价学校效益或质量的唯一标准,重视学生的获取知识权和选择教师权。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意识,突出了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强化了学校的服务功能。
2.学生评教是实施教学过程监控和引导的有效手段。评价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即:对现状予以评判,体现甄别或区分;对被评价者予以引导,使之合乎规范和标准。如何发挥评价对改善教师教学过程的作用,是我国中小学始终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重大课题。从理论层面看,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应包括教师个体的基本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等四个方面,教学反馈则是上述因素的综合反应。而从实践层面看,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应是长期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始终参与这一过程的只能是学生而不是同行、专家或领导,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评价中的作用。
3.学生评教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体强化自律意识,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为改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数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必须看到的是,由于相应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教师教育还存在不足,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出现较大程度错位;重知识,重继承,缺乏具体明确的教师标准及教学能力要求,导致教学过程的示范性,适应性明显较差;教学要求主要体现为知识的常规性和复现性,轻视知识的创造性,导致学生创新意识较弱,创造能力较差。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实施学生评教,可通过强大的外力作用,督促教师不断以专业人员标准完善自我,强化专业情感,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视教学研究。
4.学生评教存在结果的可能性误差。学生评教作为一种教学管理的方法或手段,在实践中并未被所有中小学理解和接受,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传统教学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强调单向的灌输和强制性的接受,学生只是被动的客体,是储存知识的容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实质上是“命令者”和“服从者”的关系。实施学生评教,是对我国传统师生关系的一种反叛,对传统的教师“权威”构成了威胁,而这是一部分教师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二是学生评教结果存在偏差的可能性。对教师的评价应是情感、知识、技能、技巧的全面评判,应区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中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往往难以体现上述要求,当学生评教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误差较大时,受到伤害的最终是教师。
二、全面探索学生评教的实施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具体实践,学生评教的实施途径拟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
1.做好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应通过会议、讨论等形式,强化学校、教师的服务意识,强调让学生满意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学生评教的结果只是教学反馈的重要部分而不是全部,引导教师慎重、积极对待评教结果,把学生意见作为引导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动力。要在学生中宣传公正评教、科学评教的重要性,宣传评教结果对完善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明白评教的内容和标准。通过上述两方面工作,真正使学生评教成为学生广泛和积极参与、教师理解并乐于接受的常规教学管理形式。
2.严格评教程序。为避免可能产生的误差,充分发挥评教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学生评教工作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即分为六个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召开教师和学生的有关会议、组织讨论及相应材料的准备。(2)评价阶段。主要指学生依据有关标准或规定,对授课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评判。为使评教结果与事实更趋于一致,应采取措施确保学生的广泛参与。(3)统计分析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对学生评教的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并确定需进一步了解情况的教师名单。(4)调查阶段。这一阶段工作可采用“抓两头放中间”的方式进行,即通过个别访谈、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有效形式,对学生评教意见普遍较好或较差的教师进一步了解情况,查明原因,实现由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的转变。(5)反馈阶段。主要指向教师反馈统计及调查结果,鉴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一般宜采用个别、不公开之反馈方式;对评教结果较差的教师,应指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提出学校的意见或建议,明确整改的方向或目标。(6)总结归档阶段。主要工作是将学生评教的结果归入教师个人档案,为职务晋升、年度考核、评优等提供必要的依据。应召开教师大会,主要从宏观层面对学生评教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指出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个体的较为严重问题,进一步明确教学过程的规范性要求。
3.明确学生评教的主要内容。这是提高该项工作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必须解决的问题。一些中小学从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出发,分师德、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构建评教指标体系。上述思想从教育理论层面看无懈可击,而从实践层面看则具有不可操作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学生自身评价能力的局限。笔者以为,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构建宜采用“求粗不宜细”的原则,可划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综合评价等第,并在评价表中增设“评价理由简述”一栏,其中评价等第为必填部分,“评价理由简述”一栏可不作硬性要求,上述设计既能综合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认可度,又便于操作。
4.实现学生评教、同行测评、专家评价的有效整合。教学反馈应是相互关联个体构成的统一整体,在充分认识学生评教重要性基础上,应看到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在肯定学生评教在教学反馈中的应有地位时,不应忽视同行测评和专家评价的应有作用。从功能角度看,学生评教反映的是教师教学的全部过程,同行评教更重视的是教师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专家评价虽可能具有偶然性,但更能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实现学生评教、同行测评、专家评价的有效整合,可以避免学生评教可能导致的结论与事实的误差,更具有说服力,指导作用更明显。
开展学生评教工作,是现代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从制度和机制的构建上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工作,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和探索,学生评教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