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音乐课堂中的“感觉”教学初探

作者:陈 星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唱歌、欣赏等教学活动来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能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
  
  一、乐感教学
  
  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想象能力、表情能力的综合反映,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音乐的深层意义。乐感实际上是一种直觉思维。比如一曲《江河水》,能让人感受到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者的凄惨,能听到他们痛苦的呻吟。听到《松花江上》时,通过那含着热泪、悲愤交加的哭泣和控诉,能感受到东北人民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的亡国之恨。特别是结尾那呼天抢地、声泪俱下的悲痛呼喊与抗争,无不激起对反动统治者与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并在内心迸发出振兴中华的爱国激情。
  一个人乐感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他能否迅速记忆其中的主旋律;能否一看谱马上就哼出,并带有情感;能否一开口放声歌唱就顺口、流畅,犹如已经非常熟练一般;能否给他人听得真、唱得美的感觉等。乐感是音乐能力的核心,要想提高音乐能力,必须提高个人的乐感。乐感同时又是音乐能力的标志,它关系到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音乐课应以训练学生的乐感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优良乐感,同时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1.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
  要求学生在看谱时,运用内心听觉,把视觉感受到的音乐符号转化为音响运动的图像。钢琴家霍夫曼说:“学生应该首先致力于获得在大脑中形成音响图像的能力。”小提琴家帕尔曼也说:“音乐才智是一种查看地图那样看音乐的能力,使你知道那里的一切。”许多音乐教师不重视这点,从而阻碍了学生音乐感觉能力的提高。
  
  2.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乐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文化、音乐水平来选择相应的作品,如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歌曲、民歌、歌剧、民族器乐、交响乐主题片段等。甚至让学生欣赏京剧、越剧、黄梅戏等,通过学生的听唱、模唱,演唱其中的某一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乐感的目的。
  
  3.加强课外阅读训练
  要求学生在积极配合教师上好课的同时,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提高文学水平,从全方位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乐感的培养。
  
  二、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的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知识的传输与接纳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和投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动。”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要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可见,情感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音乐是情感的极佳载体,借声传情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手段。情感的抒发、交流、激发,始终蕴含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之中。贝多芬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
  
  1.对教育工作的高度热情
  这样,教师才会关注围绕教育这一中心环节的方方面面,才会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像一个出色的演员,用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情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自身的体验,把美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每一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
  
  2.素质教育强调情感交流和人格影响
  教师应有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相貌、成绩好坏、性格差异等而偏爱或讨厌某个学生。对学生应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全身心地投入,热爱他们并教育好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会影响学生,从而使他们认真刻苦地学习。
  
  3.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把好关,因为朝气蓬勃、抒情优美、欢快活泼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缠绵、萎靡、哀痛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考虑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
  
  三、美感教学
  
  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觉和体会,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我们的学生是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从不同侧面显示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美和利用美。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是学校美育教育的实施者。
  
  1.音乐教师首先应有心灵美
  心灵美的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进步,品行端正,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还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不但要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李叔同集音乐教育家、画家、书法家于一身,毕达哥拉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乐律。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知识本身就是美。
  
  2.音乐教师应该有仪态美
  音乐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都应表现出美,让学生第一眼就喜欢你。当今的社会环境告诉我们,作为音乐教师,不应只是穿得干净整洁,还应该从颜色搭配到式样的组合,都体现出一种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人人都爱美,没有谁会拒绝美。
  
  3.音乐教师要有语言美
  教师的音容笑貌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悦和谐、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给学生的心灵一片灿烂。因此,我们必须用亲切关怀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和蔼可亲的教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爱心”来教育。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另外,音乐教师除了像一般教师那样,要求教学语言有教育性,内容正确、科学、充实以外,对语言本身的质量也更加苛求。音乐教师应该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语调、力度、速度上都有要求。美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教师优美的语言和情真意切的语感是维系师生的纽带。同时,我们应避免用词不当,应忌讳对学生说“笨、傻、呆”等词,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
  
  4.教学内容的美
  首先是教材美,教材无声地显示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客观宣传美的独特把握方式。如果教材平庸不美或者教师没有把教材中美的因素发掘出来,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有兴趣,产生不了愉快感,就达不到美育的作用。所以,选择美的教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其次要采用美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给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事先准备好小军鼓、锣、三角铁、碰铃、木鱼等一些打击乐器,分发给学生,并编好节奏,让学生手持各自的乐器,在节奏规定的时间演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读谱打节奏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从以上几方面构成一个全方位的美,让学生在其中获得发展。实践证明,“美”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和身心的发展,我们的教学离不开“美”。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