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效性

作者:李朝辉 卢立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时代,具有高速数据处理、自动化控制、强大的网络和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技术已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时代的革命使人们将工作和学习与计算机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扩展了人的思维想象空间和开发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所谓多媒体技术,是把声音、正文、图像、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再和通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多媒体计算机集电视、录像、光盘储存、电子印刷和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一体,大大拓展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地理教学中更是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优效性。
  
  一、化静为动,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地理知识涉及面广,理论性的东西又多,学生一时难以充分消化,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对地理课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地理教学,利用Authorware、Flash、3Dmax等软件制作地理教学课件及动画,可以使枯燥的课堂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地理知识。学生不必十分精通计算机技术即可获取大量地理知识,这对地理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地理教学中,涉及抽象性比较强的内容时,适当的动画和声音资料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对以地球运动为代表的要求空间概念很强的内容,如日月食的形成,三维动画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以对流雨地形雨为代表的地理示意图,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等,用二维动画就能较好完成;又如区域地理新课教学可用色彩鲜明、注记恰当的地图,在练习时则可用没有注记的色彩简单的地图等。
  
  二、形象直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环境比起以往任何教学工具都有其明显的优势,突出表现在它具有很强的交互、综合能力。这种交互不仅可以用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更可以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过程。利用相关的软件,可以设计出多样的具有地理特征的练习,诸如读图、填图。如讲到气候分布情况,首先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主要气候的位置,图上出现大陆性气候在中国的具体位置及其范围,学生一目了然。再点击放大,出现详细介绍,接着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练习,及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如此操作,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地图知识的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化繁为简,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传统教学中,教师除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借助地图、挂图和其他教具教学,但一些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而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恰弥补了地图教学的不足之处,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课堂质量,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月相和日月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对于月相的全过程缺少一种整体的认识,对于日月食,更是很少看到,即使看到过这种现象,通常也难于想象其真实的形成状态,以三维动画为主的《月相和日月食》课件就是基于这一原因开发的。它通过计算机的动画、光线、色彩的变化,真实地再现了日、月、地球三者的实际位置关系和月相、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重点突出了日全食和月全食的变化过程。
  
  四、创设情境,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范围可谓包罗万象,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矿产资源、气候变化、板块运动等诸多内容,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去当地亲身体验,因而单凭教材和地图册,学生仍觉得知识还是抽象的,有时还因国外的地名较多,难记而混淆,从而讨厌学习地理。这时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激发学生对该内容的好奇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该部分知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地也就提高了。例如:讲授《人类与环境》中的“环境问题”的内容,根据课文需要,选择一些图片资料。生产活动,如耕作、采矿、制造、捕捞;消费活动,如饮食、垃圾等。选择的动画资料有:美国早期开垦土地出现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波斯湾石油污染;亚马孙河流域热带原始森林砍伐;咸海地区因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水源缺乏;棉田退化;城市工厂排放废气导致酸雨及温室效应;世界人口出生情况及东南亚地区产生的住房、人口素质下降问题;印度因核废料未及时处理导致的人口死亡事件等。所有这些动画资料真实、形象、生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学生了解或熟悉的,却没有亲眼目睹;有些则是学生从没想到过的严重“环境问题”。通过观看可以加深印象,从而使以前要用两节课的时间讲授的内容,在多媒体引入教学后,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可学完。
  
  五、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学习地理热情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开发日趋深入,网络对教学的作用与潜能愈加显现出来。在地理教学中,利用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就充分体现了网络的优势,与此同时,也把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极大地调动起来。在授课过程中,首先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学习目的;其次,通过网络将要求和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料,如地图、图片放到服务器上共享;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一步一步地看书和学习,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最后,教师再系统地把课堂内容串讲一遍,总结重点和难点知识。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地理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改变了学生对地理教学的看法,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还可以为地理教学改革创造一种信息环境。教师在本次授课完成前,安排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网络搜集下次授课用到的各种资料。例如,对于酸雨方面的数据搜集,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网络输送到网络中心,然后教师将各个学生的数据综合处理。在下一次授课时,学生就可以观察到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其中的作用,并利用这些数据开展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这种让学生亲自动手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六、互动效应,促进师生关系融洽
  
  多媒体进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表现出来,但不能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不断地寻求师生关系的新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作为中介,把教师所要教授的知识和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动态、有机、系统地联系起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致,又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中的负担,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了教学中所要求的互动效应。对此,我有明显的对比感受。在多媒体未引入课堂之前,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授课过程中,我费劲心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收效甚微;多媒体引入教学后,明显感觉到教学轻松了,学生也一改往日的沉闷状态,积极配合教学。课下,兴趣大的同学还主动和我探索一些深奥的问题,无形中融洽了师生关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此具有强大功能的现代化教学工具——计算机多媒体在我们的教育中奏响了进行曲。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顺应时代形势需要,适时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恰到好处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了地理教学的优效性。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