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物理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例谈
作者:宋爱兰
一、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产生诧异并进行探究的一种行为,求知欲是人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推动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是创造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物理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实验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讲大气压强时,可演示左手竖直拿着一个一端封闭的装有3/4水的玻璃管,右手将一个直径稍小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的封闭端缓慢地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且同时把两管稍快地倒转180°,然后松开右手,会出现小管向大管的顶端运动,同时水会从大管里流出来。学生看了感到非常好奇。小管受重力和水的压力作用,为什么它还会向上运动?可借助杯水倒置和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入瓶中的实验启示学生分析上述现象,指导他们理解小管向上运动也是因为大气压作用的结果。这样,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实验和事例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注重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而从有疑到创新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质疑,勇于解疑,有所创新是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的一种宝贵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认识史就是一部对谬误怀疑的历史。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讲过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青少年时期就应当培养。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物理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各抒己见,陈述矛盾,揭露弊病。四是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扬“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大胆向老师质疑性提问。五是鼓励学生破除迷信,不读死书,敢于对课本,对参考书提出疑问,“吹毛求疵”列举课本实验原理、过程、仪器的缺点,进行批判。六是组织学生间相互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发现问题、改正错误。七是启发学生积极探索不成功物理演示实验失败的原因,“创造”纠正方法;努力分析实验误差原因,设法寻找减小实验误差的途径等。
三、启发学生富于想象的能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大多能预示着可能的后果,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被证实。被誉为科幻之父的凡尔纳,写过潜水艇、直升飞机、电视机、导弹、坦克,而这些都是当时未发明的东西。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教材,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要珍惜他们的好奇心,要努力把学生的想象振奋起来,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想象活动,大大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增长。如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为最优选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假设没有摩擦、人变成强磁体、地球突然作自由落体运动,重力消失……让学生充分想象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情景?让学生想得开心,开心地想。也可以模拟理想实验,假设理想模型、理想情境、理想作用、理想体系。还可以在解题训练中进行模型假设、过程假设、状态假设、条件假设、结论假设,化复杂为简洁,变抽象为具体,转深奥为浅显。让学生猜想在物理实验中增加一些条件会出现什么现象,减少一些条件又会有什么结果。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做探索性物理实验、多做设计小实验、多做小制作等等。
四、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就应有正确的看法。通常情况下,教师都喜欢和培养那些考试成绩好的、听话的、有礼貌的“智能型”学生。但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长远利益来看,这是远远不够的。正如有位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仅从学校分数和智力测验去挑选天资突出的学生,那将有百分之七十的创造型学生被淘汰”。这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传统教育的前提下,学生的创造力与考试成绩往往不是一致的,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具有创造性,而有创造性的学生其考试成绩往往不一定很高。就前者而言,其人格特征、创造动机、兴趣特征、创造态度、创造情感、创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使他具有创造型的个性。那些不太重视卷面成绩,但好奇心强、喜欢争论、钻“牛角尖”、爱想“鬼点子”、爱出新花样、“没老实的时候”的学生,却可能正是创造能力较强的学生。历史事实证明: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曾是被一些教师视为“没有出息的人”,有的甚至还是因为“调皮”而被驱赶出学校的。
因此,我们在观念上应努力改变对所谓“好学生”的传统看法,要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即对事物要有强烈的兴趣、细腻的观察能力,对理想目标始终如一地追求,有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及奋发进取的坚强毅力,对心理自控、自调有较强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对创造型学生的个性,尽量给予爱惜保护和向积极的方向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求异,为他们创造个性的发展提供条件。而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的过程,是发展智力、增长创造才能的过程。要顺利地实现这一转化,学生的能动作用是很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得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去组织教学和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在传播知识中,渗透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培养。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索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起来;把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科学方法论的教学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把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把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和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博采众家之长,避其所短,并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要重视学科结构的研究,教给学生的知识要系统化,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系统的整体结构。只有知识系统化,学生学习才能最优化;只有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才具有灵活性,才有利于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富有启发,做到“难中寓巧妙,易里藏机关”。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出一些“一题多解”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以开阔思路。
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大多数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力,鼓励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动力和潜力树立足够的信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推迟判断,避免武断,应采用适时适度的反问启发学生的思维,过早地下结论或直接讲解,都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答案不必大惊小怪,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错本身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理解“教是为了不教”的内涵;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无威胁感的愉快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增长才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当地给学生输送新的知识信息,使教学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现代化特征,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增强探索精神。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必须也只能通过长期、耐心、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精神正是我们在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征途上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 姚文忠.物理教学及其心理学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2] 殷传宗等.物理教育学研究.成都:四川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