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主要载体的探索

作者:崔树林 李希周




  游戏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并无质疑,但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载体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出现,未见有文载于报刊。本文着重探讨游戏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载体的模式及其重要意义,以期对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一、体育教学游戏的有关理论
  
  在英语中,Play、Game、Sport都有游戏的意思。按词的基本原意与通常的汉译法,Play意谓“娱乐”,Sport指称“竞技”,Game意指“游戏”。因此,现实中的很多体育教材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游戏;游戏是一种由人类身心需要而引发的活动,其作用对象是人类本身。游戏给人以身心两方面的享受,游戏满足人的自由活动的需要。德国心理学家K·格罗斯认为,游戏是本能动作,是“生活角色的实习”,儿童的游戏是为了未来而进行的准备活动,通过模仿集体的行为,使个人从其欲望与努力的狭小圈子中摆脱出来。精神分析派创始人奥地利的S·弗洛伊德与新精神派德国的E.H·埃里克森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解释游戏,认为游戏能帮助发展自我力量,是欲望和需要的表现。当儿童欲望受到阻碍时,就以游戏方式来发泄,或通过游戏来改变被压抑的体验。1959年第14届联大通过了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宣言》,该宣言全面规定了儿童的各种权利,包括一般人身权利、教育、游戏、娱乐的权利等,强调儿童应享有特别保护。日本教育社会学家管原礼在1984年的著作中登载的体育价值观类型模式图,指出了构成体育价值的四种主要取向,其中之一是游戏主义的体育观:重视体育的满足、享受价值。
  
  二、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主要载体的研究
  
  1.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主要载体的涵义
  通常游戏只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教材,而本研究则把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注重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的身心感受,发展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和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学习体育文化,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2.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主要载体的基本模式
  (1)课的类型及课的比重
  
  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载体,就是突出游戏课在体育教学中的比重,即游戏课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授课形式,所占的课时比重为体育教学内容的第一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趋向成人化,其比重也适当降低。游戏课中虽然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体育运动技术,但仍有一些体育运动技术需要在专门的技术课中传授,为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奠定基础。因此,技术课学时在体育教学中呈递增的趋势。理论课是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健康第一”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入贯彻执行,理论课也愈加显得重要。因此,理论课在每学期安排10%的学时确保理论课任务的完成。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仍采用结构考核评分的方法,每学期需要4-5课时来进行体育成绩考核。该学时的分布体现了以游戏课为主,技术课递增,理论课与考核课兼顾的分配原则。
  (2)游戏的类型及功能
  ①按游戏的内容分类
  按游戏内容分为复习游戏、新授游戏和创编游戏三种类型。不同游戏类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复习游戏主要是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其主要方法是由学生共同回忆以往所学的游戏,然后大家进行游戏活动;新授游戏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小集团学习活动中不断学习新的游戏,找到新的兴奋点;创编游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游戏的理解和根据游戏的一般创编原则,由个人或集体进行游戏的创编,大家进行讨论、尝试,逐步完善游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发展。
  ②按游戏的作用分类
  根据游戏的作用分为热身性游戏、一般性游戏、技术性游戏、综合性游戏、放松性游戏五种类型。热身性游戏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主要作用是热身,使学生在运动前得到充分的活动,做好身体上的动员和运动前的准备;一般性游戏兼有热身和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的作用,宜放在课的前半段;技术性游戏是用游戏的形式来学习体育运动技术,是游戏课的主要部分;综合性游戏是把多种游戏串联起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课的后半段,把游戏课推向高潮;放松性游戏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主要作用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缓解运动疲劳。
  ③按游戏技术教学要素分类
  根据游戏的技术教学要素把游戏分为体操游戏、田径游戏、球类游戏和其他运动技术的游戏。这种分类的优点较明确地揭示了某个体育游戏中动作、活动形式、场地和器材等方面的特征,同时,也很容易使某个体育游戏成为相应项目训练中的辅助手段。不同的游戏具有明显的运动项目特征,发展相应的运动技能和身心素质,更能体现游戏的技术性特征。
  (3)游戏课的结构及模式
  游戏课的基本结构包括课的导入部分、游戏部分(游戏1、游戏2……)和课的结束部分。在进行游戏课的设计时要遵循这个基本结构进行。
  游戏课的模式展现了游戏课是由一连串的不同类型的游戏组合而成,每种组合构成不同的游戏课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其功能和作用也各不相同(见表2)。体育教师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游戏课的模式。反过来,也可以通过游戏课模式转换的方式,来实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展身体素质,享受体育乐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主要载体的意义
  
  1.对固有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冲击
  在我国,体育教学多年来以三段式或四段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初中体育课也不例外。而游戏,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体育教学的一种点缀。虽然很受学生的喜爱,但难以登上体育教学的“圣堂”,更不要说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载体的提出,是对初中体育教学固有的模式的一种冲击,丰富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初中体育教学游戏化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体育的游戏化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寓运动技术于游戏之中,让学生体验运动后的身体快感。这种快感是以学习的进步和学生的身体愉快体验为基础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快感。游戏还能发展学生的成功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宣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获得心理平衡与情绪的愉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
  
  3.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性
  周登嵩等同志在《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思考》一文中指出:“体育是‘人’的体育。体育是人类文化的积淀,也是人类精神的乐园,……在一些学校里,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体育课堂,我们看到的却是死一样的沉寂。学生极不情愿地走进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师的强迫下从事本来应是他们最喜欢、最赋有激情和挑战性的运动。从孩子们带有几分痛苦的表情中,我们能够感到一种无言的震颤。”而游戏化教学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身体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和自然的表达,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性。
  
  4.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
  学生要不断地学会应付所面临的现实社会生活,包括学习社会所必需的生活知识,学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范准则与行为方式等,这一切都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实践。在竞争与合作性的体育游戏中,学生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另一方面要理解他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做出回应,促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同时,体育游戏还帮助学生在交往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协商、谦让、轮流等规则。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游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主要载体的模式既是新体育课程标准的丰富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