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浅议高中物理新教科书文内标题的变化

作者:周传胜




  目前的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是人教社按照新的课程计划,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编写,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试验修订而推出的。它是我国自“文革”以来最彻底的一次教材改革,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翻开新教科书,从教材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素材的组织、物理情景的建构以及教材编写体例、图文安排创意等诸多方面,编写意图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在对比原来几种版本教科书的基础上,仅从教科书文内标题内容的变化方面,简单分析一二。
  教科书一般按照章节编写,所谓“文内标题”是指“章标题”、章内“节标题”及节内的“小标题”。与前几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科书相比较,新教科书的文内标题变化较大(以下称“新标题”),归纳一下大致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编写意图及价值取向。
  
  一、新标题使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更为合理
  
  高中物理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依据了知识的实用性、质量性和时代性等原则,比较适合于现代的中学阶段学习。尤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本次教材改革无论是从满足学生的认知角度看,还是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上,都更加合理。这一点我们从文内标题的变化上即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例如,新教科书在“摩擦力”一节中,通过小标题变化调整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呈现顺序,即先介绍“滑动摩擦力”后介绍“静摩擦力”。我们知道,先介绍静摩擦力虽然符合摩擦力产生的顺序,但是不如先介绍感性较强的滑动摩擦力,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也体现了“降低台阶”的意图。又如,新教科书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中,删去了“动量”一节,也一并删去了原教材中的“动量与牛顿第二定律”小标题及内容,而把动量知识独立设为一章。这不仅使得动量知识更加系统完整,也增强了知识的逻辑性及教学的严密性。因为动量与牛顿第二定律本没有关系,二者并列研究不符合逻辑性。此外,牛顿第二定律原本就是用动量形式表述的,这是物理学发展的真实的历史过程。但是,如果这样来呈现或交待给学生,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困惑:“那么现在为什么不那样用了?”“牛顿的表达不科学吗?”等等,这都会成为教学中新的难点。
  再如,光学知识内容中,将传统的节标题“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变成节内标题,合在“光的干涉”一节,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在“光电效应”中介绍“光的波粒二象性”,而不再单独设节,减少了认知环节。
  
  二、新标题更加注重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指导
  
  一本优秀的教科书,首先应该是一位导师,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参考书,也应该是学生认知活动的指导书。我国教材一直强调知识结构的严谨性,本次教材改革借鉴了西方国家教材的特色,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较好地结合起来。我们从新教科书文内标题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上,直接可以看到这一变化。
  例如,新教科书把“简谐振动的能量阻尼振动”独立设为一节,从标题上就能够使学生从本质的、能量上获得:“振动需要有能量传入振源,能量在转化着,一般的振动都是阻尼的”这样的认识。再如,把“速度”独立设为一节,并从标题上突出其物理意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加速度”独立设节,也从标题上突出了物理意义:“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等等。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学习新知识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此外,新教科书在“机械能”一章中,把节标题“势能”变为“重力势能”,突出了重力势能的重要性,并增加“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小标题,引导学生加深对重力势能的深入认识。
  
  三、新标题突出了课程功能及三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进步或者说成功之处就是丰富了课程的功能,实现了教学目标由一维向三维的扩展,这一编写意图也体现在文内标题内容的变化上。例如,把“人造地球卫星”改为“人造卫星”,扩展了“牛顿的大胆假设——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理运动遵循相同的力学规律”的认识:以后人类登上其他行星,也可以利用人造卫星,不是只在地球上才可以。
  另外,标题的变化更加注重和突出科学方法教育。例如把“太阳和行星质量”标题变为“天体质量的计算”,教科书内容和举例均没有变化,但是这样处理却突出了一种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估算”。再如,以“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为标题设立一节,介绍两类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渗透运动分类的方法。同时通过介绍S-T图像,突出物理研究方法。同理,以“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为标题设立一节,介绍理想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并通过介绍V-T图像,突出物理研究方法。
  
  四、新标题更加强调STS内容的教育价值
  
  原选修本教科书中的一节“关于向心力的几个实例”,变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节标题的这一变化体现了“匀速圆周运动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此外,删去了“水流星”杂技实例,而换成了“汽车过拱桥”(设为恒定速度)。把一个娱乐例子换成了亲切的生活实例,从有趣转向了实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同时,又把应用分析限定在匀速圆周运动范围内,而不向“圆周运动”扩展,降低了要求。
  再如,新教科书首次把“离心现象及其应用”列为正式的一节(原来为选学内容,打*号),并在教科书中例举“洗衣机脱水筒”、“体温计水银柱的回落”等生活素材,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对离心现象的了解又会有助于对向心力、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深化。
  此外,小标题“海王星的发现”变为“发现未知天体”,也更充分体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价值的普遍性。
  
  五、新标题打破了知识的理性化呈现模式
  
  新教科书的另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打破了传统的过于理性的知识呈现模式,通篇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行文亲切,图文并茂,寓教于乐。我们看到,在文内标题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一意图。例如,使用节标题“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取代了原来的“宇宙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从课题上突出了“人造卫星”的应用,理性化的“宇宙速度”放在后边。再如,原教材“反冲运动 及其应用”变为新教科书中的一节“反冲运动火箭”,从节标题上突出了“火箭技术”的重要性,是教学内容现代化的体现。
  总之,教科书文内标题,是学生读书学习的导航标志,也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重要参考,对于教与学双方都会产生重要的导引性影响。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科书文内标题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要符合学生认知过程、要进行学法指导、实现教学目标的三维化。教学中,我们要仔细分析,充分体味,并在教学设计中加以突出。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