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课堂教学积极互动策略研究

作者:王德勋




  互动教学就其定义而言,是一种积极互动,但在互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实施者不懂得积极互动的基本教学策略,从而出现了诸多失误。因此有必要探究一下积极互动的主要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主要有主动参与策略、目标有效策略、情感交融策略及激励性评价策略等。
  
  一、主动参与策略
  
  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以产生交互影响作用方式,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形象地去体会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实现积极互动。其基本要求是:
  1.全员参与。能否做到全员参与是积极互动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方面抓“生——本对话”。教学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传统做法,给学生以自主的机会,引导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有效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另一方面抓“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师以对话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频频交流接触,引导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从而形成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人人参与教学的生动局面。
  2.差异参与。调动不同类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全班同学的知识水平差异,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提问、练习,对其进行因材施教。
  3.全程参与。教师应动员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全过程。在准备互动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则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4.行为参与。学生的行为参与一般表现在:(1)质疑——动脑。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疑,随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努力提高学习效率。(2)讨论——动口。讨论是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好形式,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讨论要把握契机,在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进行讨论;讨论时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可采用“同组同质”与“同组异质”等形式,使学生讨论时能在不同的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协作自由争论。(3)操作——动手。教学中可让学生动手写写、画画,搜集整理资料。
  5.思维参与。要多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如学习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参与教学的途径等方面的选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适当加以点拨引导,不横加干涉,多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敢于暴露自己的思想。对学生学习上的不同看法、意见、建议,都应予以保护、尊重。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制定目标、提出问题,要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
  
  二、目标有效策略
  
  1.全面具体与重点突出相统一。根据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要从课文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斟酌,既重视认知方面的目标,也兼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既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又重视渗透思想教育;既重视字、词、句、段、篇的读写技能,也重视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目标。一句话,既要顾及全体,做到全面、具体;也要突出重点,做到明确、精当。
  2.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统一。显性目标是由语文学科本身性质所规定的根本目标,指明确的言语知识及言语技能方面的训练目标;隐性目标指依附于显性目标的,需要融汇于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体现在师生交际双方的关系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熏陶的教育目标。隐性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独立地位,一旦独立,则语文不成为语文,而成了其他科目了。注意将隐性目标体现在显性目标中,让显性目标展现隐性目标。
  3.学生自主提出与教师反省揣摩相结合。语文教学目标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最终要达成的目标,其实现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目标应主要由学生自主提出。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自流,在确定教学目标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选择,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目标。如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切实结合起来,教师设定的目标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保目标达成的主体永远是学生。
  4.预设目标和非预设目标相结合。根据习得和学得相统一原理,语文教学需要预设,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按照有关教材、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学得。但是,也要看到一味地依赖预设,只是把预先设定的目标、内容、程序和方法机械地拿到课堂上去贯彻落实,常常是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其实,预先确定的教学目标很难适应变化多端的临时课堂教学现场,有的教学目标需要在现场及时捕捉和调整。这就是说,课堂教学应将教学预设和课堂非预定目标结合起来,能够根据学生自由“习得”的有关情况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目标。
  
  三、情感交融策略
  
  1.师生互爱。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要通过各种表情动作表达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要“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赞美”,教态要亲切自然,平易近人,不要让学生有畏惧感、距离感。教学过程中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缩短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距离。多倾听学生意见,经常和学生个别交谈,教师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在教学巡视时,进行自发的师生交谈,它常常能打破课堂长时间沉默的不良局面。此外,适当采取幽默、笑话、逗乐和爽朗的笑声等方式也是较好的方法。
  2.人格平等。互动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主体,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三尊重”,即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做出挫伤学生自尊心的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爱好。
  3.教学民主。要“观点开放”,即除了原则性很强的是非问题之外,对许多争论属于中性的、假说的、未有定论的、尚有分歧的各种观点,应持开放性的态度。在教学中向学生作客观介绍,其中教师个人的看法,也应向学生说明。对学生所持有的不同观点,教师也应持开放态度,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发表个人意见,仍然必须向学生说明是个人看法。
  4.相互合作。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并使之自由发展,重视培养学生自立、自重、自我负责和自主的精神,使之养成与他人和平相处、对异己观点宽容、与社会协调等方式。达到这一目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时候要分工协作、相互关爱、相互宽容、相互理解。这样,不仅师生感情融洽,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做到了其乐融融,自然会有助于提高互动质量。
  
  四、激励性评价策略
  
  1.进行分层次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同时,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对学习优秀生,要激起他们成就感和进取心;对学习落后生,要激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总之,课堂上的激励要真诚、热情,恰到好处,使每一个人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克服消极的自我概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2.采取描述性评价。在互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最好不采取优劣比较的量化评价方法,一般要采取描述性的评价策略,即在充分肯定学生阅读能力、行为进步的同时,提出问题,指明方向,使学生获得认同。
  3.评价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把评价作为反馈,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说明。在学生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之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对此进行点评,学生对大家提出的建设性建议进行反思之后继续深入地理解文本,然后大家再点评,从而使评价成为这一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4.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互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评价要避免单一化,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自我评价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水平进行自我考察,思考自己在对文本的理解方面,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需要修改,从而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避免学生的盲目自信和自卑;同伴互评法,鼓励学生对同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行为、态度和学习发表意见,培养学生初步的民主批评和自我批评意识;成果展览法,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每个学生以各种形式如展现阅读经验、申述对某一文本的评价等,从而体验成就感的评价方法。
  实现积极互动,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主要是主动参与策略、目标有效策略、情感交融策略及激励性评价策略等,只要注意恰当地运用这些策略,就能够引导学生真正互动起来,使互动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周晓辉.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 刘家访.互动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