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易红武




  现代教育理论的教育活动分为三大要素: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纵观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理念上融汇了国内外现代课程观的精华,在课程的设计上越出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由此促使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才能够胜任自己在新课程中教育教学实践的新角色呢?教师的职能、观念、素质、方法如何进行一系列的重新组合和分化呢?
  传统评价教师的做法,往往是教务处、系、部通过检查教案、听课、说课等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师教学质量的分析来评价教师的。在掌握新课改的精神和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应该看到为达到与新课程同步,重塑新的、完美统一的现代教师的形象,我们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音乐教师素质方面,进行过不少的尝试。如开展新课程优质课比赛,考核音乐教学成效、综合能力、音乐专业技能的教师基本功比赛,成人继续教育、在职进修学习、各种教研活动以及运用向自己的教育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和事实剖析教师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执行新课标情况等等,确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质量提高了多少?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的改善是否明显?这就需要尽快明确新课程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根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制定评价的指标体系,要顾及到评价的具体目的和评价对象的总体状态。由于现实中我们淡化了三大要素之一的教育评价,近几年的音乐教育评价,出现了将教育评估、教学考核、测试等与教育评价混为一谈,由于实施评价的目的不明确,评价概念在使用上混淆不清,导致在评价目的与内容指标设定及评价手段使用上产生差异,评价方案中内容指标设定的不合理,有些地方只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而忽略其他,以一堂课论英雄的评优课,为职评走过场的研究课,应付上级参观的表演课及为领导脸上贴金的各项文艺活动或比赛等,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音乐教师改革的手脚和创新意识,挫伤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无形中增加了音乐教师的工作难度与强度。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的现实和音乐教师的实际情况,应该明确将音乐教师素质评价指标内容体系的指导思想与新课程相对应:
  1.在评价目的上,应更多地强调形成性评价,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的首要目的在于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将对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终结性评价建立在平时的形成性音乐教学评价的基础之上,激励音乐教师更好地工作,不断地改进教学。
  2.在评价手段的实施上,应形成科学化和标准化,从上到下建立起专门的评价组织机构,建立反馈信息循环网,以保证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3.在评价方法的选用上,应注重其科学性与多样性,以减少或避免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矛盾。
  
  二、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评价内容
  
  1.德知修养,即:教育观念、专业思想、综合道德素质等。良好的德知修养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根本,它具体包括了道德修养、思想修养和知识修养。
  2.教学能力,即:对教学大纲的把握、专业能力深度和广度、语言技巧运用、对学生特点的了解等。全面的教学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评价的核心内容。一个称职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评价分为:(1)课前备课与设计阶段,主要评价音乐教师能否准确理解、熟练把握新教材内容,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编写出正规实用、富有创造性的教案。能否掌握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手段,并在音乐教学当中图文并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2)课中施教安排阶段,也是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教学能力、音乐综合理论讲解水平的直观反映。主要评价音乐教师教学安排是否充实恰当,是否重点突出,疑难点明确;教学结构安排是否合理,能否突破第一课堂,跨向课外和社会,体现较完整的、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这是对音乐教师教育观念的具体考察项目;教学过程环节是否系统完整、连贯有序、衔接自然;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否灵活多样,切合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原则,能否与邻近学科教学相配合。(3)课后考评反馈阶段。主要评价音乐教师能否科学测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处理教学反馈信息。
  3.科研能力,即:调研选题、撰写论文、教材建设、归纳总结教学心得,探索改革教学方法等。较强的科研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层次素养,也是衡量一个音乐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教改实际证明,有教研意识并能将所学先进教育理论自觉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去的,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己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科研意识淡薄的老师,也往往是教学效果较差、水平处于下游之人。教育观念陈旧带来的科研能力低下,已成为目前拖音乐教改后腿的重要制约因素。
  4.身心素质,即:身心健康、一般心理素质、教学心理素质等。(1)身心健康是音乐教师各种能力的物质承载者,是构成音乐教师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音乐教师教学资格的重要标尺。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即使各种能力再强,也不会是称职的音乐教师,甚至不健康的身心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音乐教师才能处理好日常工作。身心素质评价着重考察音乐教师的身体状况。(2)一般心理素质评价则是指音乐教师内在的动机、理想、意志、兴趣、情感、性格等总体心理品质,是否有广泛的兴趣,健全的性格特点,积极的个性品质,如热情、乐观、沉着、自信等。(3)教学心理素质主要评价音乐教师有无强烈的事业感,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感,能否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心理打动感染学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将音乐教师的内在素质评价内容纳入指标体系,对引导音乐教师更全面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优良素质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
  5.工作量,即:教学课时、课外活动课时、排练演出以及科研等其他临时性工作时数等。是音乐教师必须承担的日常工作指标。评价音乐教师工作量的指数、难度、强度,能够客观地反映音乐教师对教学任务的承受能力,衡量出音乐教师素质的优劣。一位音乐教师各方面素质都较强,但不能承担正常的教学工作或不愿意从事除教学以外的其他与教学有关的工作,如教改及科研工作,这样的音乐教师就不能称其为高素质。可将工作量分为教学、课外活动、演出和科研四方面来考察音乐教师的工作时数,以此来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音乐教学及科研活动,尽可能地减少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
  
  三、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建议
  
  1.各种教学文件的齐全与质量,备课、教态、有无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意愿;是否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专业技术,讲解是否得当,用高质量、有效的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课堂上是否具备一双敏锐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纠正学生在练习中所产生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是否热爱艺术教育,是否尊重每位学生,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能否爱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基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启用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明确了教师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重要因素,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修养是音乐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广泛的知识结构,全面的音乐和文化修养,这就要求每一位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并善于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整体素质上强调个性与互通性并存、科研与教学并存、创作成果与教学实践并存,专业与综合能力并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在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寻找有效评价教师的形式与内容,从而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加快音乐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因此我们要科学地建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评价体系,发挥素质评价体系的功能来对应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在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评价体系的改革中,既要考虑到音乐学科的特点,又要体现评价教师素质的客观公正性,以推进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塑造出新时期、新理念、新角色、新形象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 邬京华.新课程引导教师不断成长.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10).
  [2] 易铭.初中音乐课节奏教学调研报告.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