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究
作者:石 莉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其管理理念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教育旨在强调学生在校生活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个性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的崭新的教育,我们只有运用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才能正确指导我们的管理行为,实施创新教育。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是与学生管理无关的,而只是和教学有关,这是极端错误的。这种观点一方面漠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导致根本不会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种创新是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正是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利用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从而为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基于以上的观点和认识,教育管理者就应在学生管理的措施上予以正确的导向,这无疑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学生管理队伍人员不足,队伍不稳定,力量薄弱,大部分的政工管理干部虽然有很强的责任心,但由于缺少管理经验,加上各自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因此投入学生工作的精力有限,再加上长期忙于事务,知识更新速度也较慢,从而跟不上教育发展和学生管理的需要,有的难于与学生沟通,所做的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整个学生管理队伍难免显得被动、浮躁、不成熟。
2.对学生认识不到位,学生管理效果欠佳
目前由于社会生活比较复杂,这种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了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致使学生群体呈现以下特点:①他们更加关注现实,探讨实际问题,而不是盲目树立“空大”思想;②他们不再墨守成规,满足现状,而是力求创新,寻找新思路;③他们更加强调个体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行为更加独立;④他们面对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表现出明显的逆反心理,而更喜欢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再加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传统的管理模式、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表现在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方面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致使在学生行为规范、宿舍管理上,学生多以沉默、淡漠、麻木等心态来抵触管理,我行我素,表现了较大的对立情绪。这些特点和工作现状直接地影响到政工干部实施学生日常管理的效果。
3.学生管理理论创新不够
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滞后,政工干部整天忙于事务,没有时间去研究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决策,不能很好地增强学生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提高学生工作效率。没有很好地适应学生工作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需求越来越多的时代要求。
三、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1.坚持学生至上的管理理念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办学理念,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维持秩序上,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把学生是否满意当作检验学生工作的第一标准,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新制度、新举措,既对学生做到严格要求,又要做到善于引导,潜移默化。
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生工作者应树立的一种哲学理念。坚持学生至上,就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化和明确化,是学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这一理念是当前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育人是教育的第一使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学生工作者要把学生管理工作切实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价值目标上来,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层次与结构。
2.确立质量至上的管理理念
学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学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教学问题,它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思想教育工作、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学风的好坏,与一个学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加强学风建设必须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来实现,要采用各种教育管理形式、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增强成才意识,树立献身科学、爱国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教风建设:优良的教风是促进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师德建设是优良教风的基础。高校要加强师德教育,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管理活动的实施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引导者,所有教师都应做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感染熏陶学生。广大教师应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自觉成为学风建设的指导者和实践者,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校可建立学生公开评议、评选最满意教师制度,加大奖励和宣传力度。通过重视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确保学生培养的质量。
秩序建设:规范的教学秩序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强化学生考勤制度,既可通过任课教师严抓课堂教学纪律、严格考勤和作业检查,也可由班级指定学生专职考勤员进行考勤,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还要重点关注个别因迷恋上网、玩游戏、谈恋爱等荒废学业的学生,建立和完善谈话预警制度,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信息。通过建立规范的教学秩序,通过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来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
3.落实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学生工作大多以管理为主,教育、服务功能较弱化,学生工作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学生工作者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换工作职能,加强服务实践,自觉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确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这就对教育的内涵作了比较全面的界定。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进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全面成才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优化,同时也要打破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布局的模式,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多年来,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重管理而轻服务,因而在学生工作中引入服务的理念是一种进步,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突出服务的地位,构建起全方位的学生成才服务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能否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学生管理理念创新的鲜明特点之一,高校要有服务至上的学生工作理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方法。
结束语
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我们教育管理者不应该仅仅把他们看作是被动的,缺乏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的个体去教育和管理,而应该看成是参与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具有创造力和实践力的群体。因此,我们必须抛弃束缚学生工作开展的传统管理模式,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树立新的工作理念,并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推进,达到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推动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从传统的依靠本本至上的制度和手中的权力来管理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下,健全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方法,注重人性化管理,发挥制度本身的正面引导和反面惩戒作用,通过动机激励、过程磨砺和利益驱使来激发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明确是非,权衡利弊,正确规范自身行为,正确选择、调整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要结构。
参考文献
[1] 于冰.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2).
[2] 吴建强.论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创新.镇江高专学报,2005(3).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