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元认知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张 俊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一、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中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
  
  1.应试教育下繁忙的学业、激烈的竞争,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升学大战愈演愈烈的社会氛围中,社会各界人士普遍把学校的好坏标准、档次高低、质量优劣定位在升学率的高低上,迫使不少学校把升学率视为升学的法宝,把提高教学成绩作为学校工作的全部内涵。一些家长以极为功利的价值取向设计塑造子女,但却严重地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极易将孩子引向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心理健康的歧途,这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不论是学习优秀生还是学习困难生,对于频繁的考试,部分中学生或轻或重出现了考试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现象。
  
  2.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产生不良的人际关系
  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渐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中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中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是,成长中的中学生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对抗等不良的心态,如和父母对抗、和老师对抗等。
  
  3.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导致不良人格的产生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中学生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同学老师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这些中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慌失措,甚至精神崩溃,或产生孤僻的不良性格。
  
  三、元认知的心理学理解
  
  分析弗拉威尔对元认知的表述及定义,可得出,元认知这一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认知的知识,二是对认知的调节,即一方面,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另一方面,元认知也是一个过程,即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用一句话概括元认知的实质,元认知是个体对其认知的认知,即是对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从而可见,元认知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假如能提高中学生操作元认知的能力,就可以使得中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当然,目前,我们的中学生元认知知识贫乏、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面对这样的现实,就要求老师指导帮助。
  
  四、教中学生学会对元认知的操作,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1.教会中学生一些心理知识,引导他们进行元认知知识的操作
  元认知就是进行自我认知的认知,所以有必要给中学生传授一些心理学常识,在他们掌握了心理学基本常识的基础上来进行自我认知的认知。
  如果他们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促进中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规律,针对自己的记忆品质,运用记忆规律,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
  如果他们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就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气质、能力和性格的个性知识,就可以了解自我的个性特征,从而学习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个性。
  如果他们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就可以提高情绪的认知水平,发挥理智的作用,是保持其良好情绪的重要一环。因为情绪、情感是伴随认识过程而产生,是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提高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深刻的、理智的情绪品质。
  如果他们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就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经常进行反思,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做出合乎实际的评价。一方面可以打消他们的自负感。当他们自以为是,高傲自大时,反思就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矫正自己的自负心理。尤其是在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盲目乐观、制订的目标难以实现时,认真反思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分析,发现偏差,对目标及时调整。另一方面可以打消他们的自卑感。当他们垂头丧气、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时,反思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鼓起自信心,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对那些因缺乏自信,将奋斗目标订得过低的中学生,反思有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制订一个“跳一下能够得上”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对那些已经制订了恰当的目标,而又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的中学生,反思有助于他们坚信自我,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向目标迈进。
  
  2.教学生学会调节自我情绪、控制不良的情绪冲动,引导他们进行元认知控制的操作
  对于自己的情绪是否正常以及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许多中学生既不能正确认识,也缺乏必要的调控情绪、情感的技能技巧。上文已经说过,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就能够认识到,在诱发情绪的诸因素中,认知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有针对性地帮助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维护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人不仅要有感情,还要有理智。如果失去了理智,感情也就成了脱缰的野马。在陷入消极情绪而难以解脱时,应有意识地用理智去控制,这又有以下几种方式。
  (1)自我暗示。采取这种方法,可以抑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当你参加一些紧张的活动如重要的考试或竞赛前,要在心里暗暗地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这样就能增强自信心,情绪就会冷静,就能遏制冲动,避免不良情绪造成不良后果。
  (2)自我激励。这是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的又一良好方式。恰当地运用自我激励,可以给人精神动力。当一个人在困难面前或身处逆境时,自我激励能使你从困难和逆境造成的不良情绪中振作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句名言,但是如果在失败后一味消沉,不采取自我激励的方法振作精神,那么失败只能永远是失败,而不会成为成功之母。
  (3)心理换位。这也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与他人互换位置角色,即俗话所说的“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通过心理换位,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这样就有利于防止和消除不良情绪。
  (4)升华转化。就是发掘调动思想中的积极情绪,抵制和克服消极情绪。将痛苦、烦恼、忧愁等消极情绪升华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
  (5)身体放松并转移注意力。过分紧张、恐惧的时候,可通过身体的放松来缓解心理的紧张。可以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呼气,这个过程能使肌肉很快地放松。同时不断地暗示自己“放松、放松”,可重复这几个步骤,直至缓解一些不良情绪。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事物上并停留一段时间,或推开窗向远处望去看看蓝天、绿树,闻闻花香。或是听音乐,有助于你缓解紧张的情绪,如果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跳上几步,你的感觉会更好。还可以给你的好朋友或家人写信,在信中将你所遇到的事情写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与对方的联系,同时你的紧张情绪也会随之而得到转移。
  
  参考资料
  [1] 卢家楣.以情优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 江玲,郭德俊,方平.元认知要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