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自然统一的妙方——互动

作者:何 文 詹铁柱




  从广义上讲,互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验是指学校教学中一切相关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如备课活动互动,讲、评课互动,学生作业互动,测验互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验等互动。
  从狭义上讲,互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课内人际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是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了解、相互比较、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老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风格,因人施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要实现与老师、与其他同学、与各种课堂资源(如计算机、课件等)之间的互动,使学习过程由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转向“探索、研究、创造”。可见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动态的,老师是设计者,根据学生、教材和老师自身等因素,给学生指定方向、选定内容、设计活动的形式和任务以及通过各种手段体现他们自我。所以在教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活动中采用互动方式,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并能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验”的自然统一。
  
  一、从“教学理论”看二者的自然统一
  
  任何行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每一个教学实验体系的确立都是建立在一个理论体系之上的。可以说,教学理论的价值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其指导下开展的教学实验的价值和成败。我们认为,教学理论首先表现在它不仅仅是教学实验的反映,而且也作为一种独立的革新力量作用于实验。在教育领域,理论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决策,比如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的教育原则以及高考制度的恢复等,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从理论认识上获得的。再比如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等等,即加快到什么程度,加大力度到何种水平等,都应由理论来规划。无论理论怎样规划,最后都要落实到实践中去。甚至“加快教育的发展”、“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的策略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理论的考虑。教育教学实验是典型的智力性实践,它涉及理论,包含理论,以理论为内核、为支柱、为关键。社会越发展,智力性实践就越普遍,像今天的工程技术与设计、地质勘探、外科手术、心理咨询、电脑操作、在月球上行走、在大洋深处工作等,都是高深理论贯串其中的实验,都是智力性实验。教育教学也不例外,本质上它们依赖于理论,尽管这些理论常常隐含在实践的深处,不易被人觉察,互动却悄悄地在它们中进行着,所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验形成自然的统一。
  教学理论的来源不应被局限于具体的科学知识,相反应利用各种知识形式,尤其是哲学、历史、道德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关注的是普遍的、不受背景限制的概括,而实践关注的是具体的取决于背景的特定事例,理论处理的是抽象的概念,而实践处理的是具体的事实,理论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时间的压力,而实践则是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偶然的要求作出反应。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验就在这种参与中实现了统一,教学理论亦在这种参与关系中获得了存在的有效性。教学理论是实验的一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
  
  二、从“教学实验”看二者的自然统一
  
  教学实验作为一“实验”,是“为己”的向善的活动,是自身即是目的的活动,教学过程自身即是教育目的,无需外求,因此教育本身即是生活,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当作为教育的对象和主体的学生来到学校时,获取概念性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学生应当被培养出自我选择的能力和批判的精神,能够自由投入到与周围世界的交流并在其中完成自我的建构,成为自己选择要做的人。因此,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自我表演,引导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完整生活,自我实现,而不是替他选择,为之规划生活的蓝图。由此,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验统一在学生的生活中。“实验”构成了人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和本质的优先地位,“因为人固有的生活并不听从本能驱使而是受理性的指导。从人的本质中引出的基本倾向就是引导人的“实践”的理智性。换言之,“使人优秀”“使人向善”是教学的本质所在,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可以自己选择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需要外力决定。这是一种能够使学生体力和脑力的一切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及和谐生成的教育,一种强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意志的教育。这种教育以人的自我展开和自我实现为目的,而不以一个静止不动、外在永恒的目的为目的。当然,实施教育的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具有追寻智慧、学会选择、建构自我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地处理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非常被动。而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互动性以后,就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课题,学生自发地管理实验室等。
  提高“人”“理解”的能力,人就需要教育,就需要一种不同于知识累积式的学习和训练,需要解释学意义上的“文化教育”或“教化”。这是一种教育上的解释学循环,更是一种本源意义上的教育实验的复归和阐释。在此意义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验是统一的:文化教育本身是一种不断劳作、开放的价值创造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参与劳作,不断与生活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就为人,教育理论亦在此参与中是其所是。简言之,教学理论不是客观抽象、超越生活的规则,而是作为理想、信念、原则和规范,作为智慧“内化”在主体的“实验理性”中,在具体的教学实验中践行的“知”,由此看来,教学理论作为一智慧模式是和实验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
  
  三、互动促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验自然统一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验统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较丰富的专业实验经验。为此,教师在进行理论钻研的同时,还需走向社会,参与科学研究,参加科研项目,只有这样,在实验中才能充实自我,并使书本理论接受实验的检验。教师运用自己在科研中遇到并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通过有效地组织,将相关知识从实验回到理论,带到课堂上,学生听起来就不空洞,就感觉非常有意义,容易记住,学生又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验中去,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学习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互动无时不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验中自然相结合。
  可见,互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情,从认识、情感和行为上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探索新知识,获得新体验,增长智慧、提高能力;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善师生关系,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过程的组织者、辅导者和服务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的成熟发展和潜能的开发,老师可以与学生实现多种形式的对话,如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采取专门讲解,对学习水平高的学生采取扩充学习内容等办法,这样有利于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面对21世纪,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挑战,国家对教育、对社会未来人才抱有太多的期望,人们期望教育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羸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人们期望未来的人才得到这样的发展:基础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学力的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我们期望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闲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互动教学将使这一愿望得到加速的实现,它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自然统一的特性将进一步树立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的先进教育指导思想,促进和完善和谐优质教育的研究,使学生继续得到发展,教师继续得到提高。也只有在这种互动中,才能使教学理论与教育实验自然融为一体,使教师在“教”中探索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
  
  参考文献
  [1] 许高厚.现代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张汝伦.历史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 洪汉鼎.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姚孟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