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创设与生成:试论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傅晨琛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了“少慢差费”之责,受“误尽苍生”之难。语文课堂上,经过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味同嚼蜡。学生习惯了顺应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当然,讲授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如利于教师间的交流,利于控制课堂时间,利于同时向众多学生传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灌输式和绝对化的课堂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和个体经验参与的进行。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为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多种可选择的资源。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字词句段篇”,灌输更多更全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运用民族语言的能力,是学生个体生命活动的体验和感悟。语文学习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的特殊性,它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创造性、实践性。语文学习的这种不可替代性,必然要求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来实现。
  
  一、自主学习下课堂教学的人际互动
  
  自主学习下的语文课堂,互动成为其最鲜明的特色。在师生、生生、生与文本、生与生活间形成互动,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由传授者转变为引路人、解疑人、协助者、促进者。学生成为自主经历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例如,我在高中一年级上《伊索寓言》时,先作示范讲解一个寓言故事,再启发学生分组讨论,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小老师讲解其他。这样教师将课堂主宰的地位主动出让,促进师生双方地位的平等,既增加了生本(学生与文本)互动的机会,给学生以独立的空间、时间,形成个性化、创造性的思考结果,同时也为生生互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间的互教、互学,这样做既有利于资源共享,又能达到老师讲述所达不到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扩大了学习互动的范围,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被引导,可以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建议,辨认建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与同学互动中,更多地体验到平等、自由的意义,通过与同伴有效的合作,形成有价值的结论。
  
  二、自主学习情境的创设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首先,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其次,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第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可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例如,我曾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优秀文章朗读,学生共同赏析、评价、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效果明显。第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独特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予反馈、赞扬。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对其兴趣的激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而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2.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无论是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还是在学习中形成的见解,都会受已有认识水平、模式的限制,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考虑到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认识经验,循循善诱,给予学生必要有效的引导。教师要向学生“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找出适合他们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当其学习方式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那么教师就需要帮助他们改进。如有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选择了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方法,教师就应引导他们通过大声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在形成自己感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理解,从而记忆。当学生理想中的学习方式与实际操作发生分歧、冲突时,教师应加以干涉,并向其指明正确的方向,找出其冲突的所在,对症下药。比起学习结果,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指导他们在学习新课文前进行预习,而在课堂上,尽量减少教师口述与笔记的时间,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讨论。
  
  3.营造良好氛围,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创造一个平等、真诚、开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摆脱过分依赖信任权威的现状,展开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的充分自由的对话,以相互认同、理解、尊重的观点与学生进行交往。通过言语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尽量使用对方可以领会的表述形式,态度真诚以便使学生信任并愿意与之交流。教师信任学生,给他们个性独立发展的空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其依靠自身而实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是对其进行必要的协助,适时地鼓励与评价,指引学生到更广阔的生活和社会中去寻找资料,寻找问题和答案。同时,教师也要提醒自己,自主学习下的教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学生在指导下有度有效的学习。
  
  三、创建自主学习下的生成性课堂
  
  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语文课堂将因自主学习的介入呈现更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从而具有动态生成性、创造性和发展性。
  教材不再是师生活动的唯一内容,调动语文的生活气息,将语文课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使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相交的生活世界发生碰撞,产生令人独特的精神感受。如在学习有关祖国河山壮美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旅行过的地方并用照片及文字加以交流,使教学内容走出课堂书本的狭小空间,扩大可利用的资源。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教师讲解要少而精,不能“一言堂”,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掌握,教师做好点拨。
  教学方式不是以往教师单方的灌输,学生一味的训练,也不是依赖于“教”的“自学”,而是作为互动双方中较成熟的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态度、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的障碍,激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更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静听,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是启发式、问题式、探究式的教学。课堂教学围绕问题扩展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在情境中自然发生,而不是在教师的讲解中发生。布置任务,启发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自己思考,自己钻研,自己去寻找结论,改变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方式,学生主动参与,允许学生以独立的个体介入语文学习,允许其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并进而发展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教学形式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确定一节课的学习重点,解答学生自己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其余环节留给学生独立完成。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自主学习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个体的认识、体验的场所,自主学习下的教学活动将学生个体对象专门化、典型化、简约化,将适合学生不同个体的学习策略提炼,集中再辅之以各种手段,不仅赢得了时间和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强化了学习的目的,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指向。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郑金洲.重构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