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研究式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喻国华




  研究式教学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与科学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探索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一个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宽松环境,为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创新的欲望,并以学生为主体,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相互交流。
  
  一、研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研究式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教学的重要性,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研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之前拟定计划,学生在教师的计划内自由选择,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互动中实现了有机结合,因而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2.研究式教学法体现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内涵是知识的传授与获得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辩证地统一于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虽然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了。研究式教学模式不仅注意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对传授方法和培养能力的重视,通过对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学会怎样获取知识,从而使其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教师积极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就能及时通过获取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学生在知识和方法上所存在的偏差和缺陷予以纠正或补充,从而使学生不仅能获取系统知识,而且能系统地掌握方法,并使其能力得到普遍的提高,这是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
  3.研究式教学体现了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知识与能力教学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思想品德两个方面都获得发展与进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必然会给学生的思想带来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单纯的说教所起的作用更明显。研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在知识和能力上提高学生的水平,而且能较为明显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二、研究式教学方式的分类
  
  研究式教学有很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下面选择一些主要的教学方式进行简单的讲述。
  1.讲授式。这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研究式教学的基本方法。与“满堂灌”的讲授不同,研究式教学的讲授关键是如何体现出讲授的研究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局外人的立场客观地讲授所授的内容,把自己的观点仅作为“一家之言”而不是标准答案,从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索和研究。
  2.研究式自学。在研究式教学中,学生自学要加强研究性,即在学习了理论课程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题目,集中研究一两个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达成研究成果,这种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3.咨询式。学生提出自己所关心的疑难问题,教师给予解答。这种方法很有针对性,同时,教师的回答对所有学生都有意义。只是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出人意料。
  
  三、研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根据对研究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式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在运用中学习、在探索中创造。具体来讲,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一些步骤:
  1.重视基础知识。任何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对于基本处于知识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从事研究活动更要强调和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作用。从研究式教学已有的实践看,任何教学环节的展开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础的知识,教师应通过课前提示预习、课堂精讲和课后复习巩固等环节,设法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2.了解前沿知识。没有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和把握,研究便无从着手,一切研究活动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和实践基础之上的,在具体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别人的研究状况,了解他们的研究进展,这样在吸收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可事半功倍,也避免了作无用功。可见,把握前沿也是善于学习的表现,是研究的捷径;同时,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激发其研究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介绍学科前沿或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前沿。
  3.注意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和桥梁,是研究能力得以形成的关键,在研究式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如果学生没有学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各种案例或现身说法,诱导学生注重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这种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非常重要。
  4.注重强化训练。在各种思维能力中,创造性思维能力最重要,是提升思维层次的关键。培养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充分体现在运用中学习的思想。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运用这些积累起来的知识更为重要。知识运用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如果知识不能转化成能力,无法使思维得到训练,则难以内化为个人的素质,况且知识作为素材还有被遗忘的危险。因此,只有不断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才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为各种学习活动注入研究性内容。如在读书活动中倡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随时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在读完有关内容后及时加以整理,形成系统化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作准备。
  5.勇于研究创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但不研究创新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将学生思维引向实际问题,在理论探索中力求对客观实际有个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所谓研究创新,就是使理论符合实际,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式教学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学生缺乏研究创新,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是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应试教育模式的最大弊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习只为考试的观念和做法,就必须在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树立“学以致用”、“贵在创新”等现代教学思想,始终将研究创新作为研究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实施研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处理研究式教学与基本理论学习的相互关系。在运用研究式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必要的理论讲解与传授。如果忽视了所需的背景知识,则不但影响了学习效果,使这种“研究”只流于形式,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2.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角色在教学过程中的转变。研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讲授者这一角色,转变成为研究式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在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指导研究过程。
  3.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施个性化学习。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研究内容相同,但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等诸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作为老师应该注重实施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安排有难度的课题;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不断给予帮助和指导;同时可采用搭配分组的方式,将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进行帮带,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最大进步。
  4.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分解,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阶段的研究课题,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选择。对于不宜实施研究式教学的内容,教师要采用讲授法将这部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连续性,同时确保教学大纲所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
  
  结束语
  
  研究性教学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以及基于真实任务的研究问题的解决。对于课程教学来说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只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达到学生发展目的的手段和条件。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