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许锦秀 刘爱华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界说
  
  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中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首先要对人性假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人性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在教师管理中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管理学界,人们根据对人性的不同假设提出了不同的管理理论,以下是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性假设。
  
  1.“经济人”
  提出“经济人”的是泰罗、法约尔和韦伯。对“经济人”管理理论作出概括的是麦格雷戈的“X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是为了争取最大经济利益,获得最大的享受。
  
  2.“社会人”
  “社会人”概念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首先提出的,并创立了以“社会人”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不仅追求金钱的收入,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人不是以金钱为惟一动力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社会人”假设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工人获得集体的承认比获得物质刺激更为重要。
  
  3.“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的人”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分为高低5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显示其激励作用。在此基础上,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人”假设。他认为,“自我实现人”需要做其最适宜的工作,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我创造和发展的目的。
  
  4.“复杂人”
  “复杂人”是由沙因提出的,“复杂人”的人性假设认为:人的工作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是多变的,因时、因地而异。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是否肯为企业效力,取决于他的动机构造及他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以上的各种人性假设可以看出: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管理是物本管理,而非人本管理。“社会人”假设的提出和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在管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向以人为本的管理迈进了一大步。“自我实现人”假设不仅明确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更接近人的本质,更趋近以人为本的管理。沙因的“复杂人”假设对纷繁的人性世界做出了更加客观的反映,将人放在管理工作重要乃至中心的位置上,主张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促进人们自觉、自愿地发挥出力量来达到组织目标,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
  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实施管理,把人作为组织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强调开发人、尊重人、依靠人、满足人,最终一切为了人,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高度统一,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的高度统一。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这就是以人为本管理的精髓和最高宗旨。具体包括以下涵义:依靠人——全新的管理理念;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尊重每一个人——组织经营的最高宗旨;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组织成功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管理的终极目标;凝聚人的合力——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必然选择
  
  1.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
  首先,具有复杂脑力劳动的特点;其次,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第三,具有鲜明的示范性;第四,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第五,具有个体性;第六,具有复合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在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2.中小学教师的群体特点
  首先,主体意识较强。中小学教师需要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民主意识较浓。中小学教师有着较强的参与意识,有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希望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献计献策。最后,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中小学教师这一群体由于其经济收入较为稳定,其生活和工作环境也较为安全,人际关系也较为固定,因此他们往往具有较高层次的需求,主要体现为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个层次的需求。因此,在中小学的教师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可以为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搭建一个平台,为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条件,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3.中小学教师的个体特点
  根据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笔者认为,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也可归于知识型员工一类。“知识型员工”又称为“知识工作者”,是随着知识经济浪潮和知识管理革命而兴起的一个概念。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明天的里程碑》中将知识工作者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史振磊博士认为:知识型员工是“创造知识、使用知识的企业员工”。知识型员工具有如下的特点:拥有知识资本、具有学习能力、具有创新能力、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和价值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复杂性的脑力劳动、创新性自主劳动、协作性团队劳动、劳动过程难以监测、劳动成果难以衡量、具有较强成就动机等特点。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和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应该属于知识型员工。对于属于知识型员工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对其进行管理应该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为他们创造一个符合自身特点,能够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空间,使中小学教师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三、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1.情感沟通管理
  情感沟通管理是做好教师管理的基础和先导。因为情感沟通管理可以营造愉悦和谐的氛围,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该层次中,就情感沟通双方的关系而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命令发布者和实施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关系。就情感沟通的内容而言,主要关注的应该是除工作以外的情感上的沟通,学校管理者应了解教师的一些真实想法,或教师在生活上和个人发展上的其他多种需求,等等。就情感沟通的地点而言,可以在任何场合进行情感沟通,如家庭、办公室、教室、活动场所等。就情感沟通的形式而言,可以是面谈、电话、电子邮件、会议、校长信箱等。总之,学校管理者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任何场合就相关的内容进行情感沟通。当然,在此层次教师还没有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权力,但是这为教师参与管理打下了基础。
  
  2.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在该层次中,教师已开始参与工作目标的决策。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和愿望,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适当授予中小学教师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权力。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一起讨论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认真听取教师对学校工作的看法,积极采纳教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等。通过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可以集思广益,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满意度,减少决策的失误和内耗;可以满足教师的成就感、责任感及希望尝试挑战的需要,进而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便于学校内部沟通和协调。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命运同学校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自觉维护学校的社会形象和良好信誉。
  
  3.中小学教师自主管理
  随着教师参与管理程度的提高,对于属于知识型员工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可以实行自主管理。学校在追求组织目标的同时,应当优化自主管理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学校管理者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行柔性工作制,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自主;设计柔性化工作方案,激励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报酬体系,体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价值;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设计,为中小学教师的发展铺路架桥;关心中小学教师的健康和发展,使其对学校更加忠诚和认同。
  
  4.学校人才开发管理
  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实行员工的自主管理,而自主管理的根本前提则是充分开发与培训员工,全面提升员工的素质,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也同样如此。因为对于许多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选择教师职业并不仅仅是为了通过教师这个职业来挣钱,而是更希望通过教师这个职业使自身能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学校如果能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种类型培训的条件和机会,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小学教师的这一需求。注重对中小学教师的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具备终身学习和终身就业的能力。
  
  5.学校组织文化管理
  随着竞争的加剧,学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追求卓越的学校就是追求卓越的学校组织文化,而成功的学校必然得力于成功的学校组织文化。因为卓越的学校组织文化更能适应竞争的要求,更具有生命力。学校管理者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和需要创建具有自身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学校组织文化,通过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管理,以达到最高管理境界。
  总之,在正确认识人性假设的基础上,只要把握了以人为本管理的本质和精髓,就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很好地运用于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