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网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王 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精神追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学生担负着传承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我国的前途和命运,尤其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都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们在接受网络信息时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强、鉴别力不强、可塑性大等特点,往往使他们在大量信息面前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受到一些不良言论和消极思想的影响。因此,如何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迎接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把握规律性、注重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网络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冲击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成为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师生通过网络了解时事、学习知识、开展娱乐的同时,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1.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形成挑战。网络的开放性,使之完全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大量内容丰富的信息,但同时暴力、金钱、色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大量充斥其间,这种情况的存在可能会消解我们有价值的应当保留和弘扬的意识形态,由于西方国家在网络中所处的主导地位,使得网上信息往往潜含着西方国家式的意识形态。而对于学生来说,如果长期接触网络,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另外,由于在网上很难对言论内容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很易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与他们头脑中沉积的中国文化观念形成冲突,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严重,他们可能会从欣赏走向趋同,从无意识模仿走向有意识追求,长此以往就会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恶劣的影响。
  2.网络的隐蔽性对学生的诚信有不良的影响。由于网络本身具有隐蔽性、虚拟性、数字化的特性,因此决定了人与人的交往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接触减少,而人机对话、人网交流则随之增多,人的存在通常会以虚拟的、网络人的形象出现,这种匿名的存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范围无限扩大,扩大了交际范围,但同时也引发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危机,因为很多学生是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参与网上交际,不仅可能自己谎话连篇,对别人的言论也半信半疑,久而久之,将会严重影响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3.网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形成冲击。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一种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的地位,容易树立权威,受到学生的尊重,但如果这种教育模式的教法单一、形式陈旧、一味灌输,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获取各种信息,他们不再单纯依赖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从而使以往那种教师独有的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大大改观,并且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单向灌输模式,更注重于双向交互。这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地位,导致教育的过程改向主要以学生的主动选择和自主吸收为主,单纯的灌输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尽管网络不可避免地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和不利的因素,但随着网络的普及,极大地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1.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网络的资源共享性和无限传播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开展,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的特点,从而突破了教室的限制,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面较小的缺点。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形象化、趣味化等多媒体形式的表现特点,使它更能吸引学生,经过这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在网上发布正确的思想信息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帮其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
  2.网络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可与政府机关、家庭、学校相连,这为社会各界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便,并能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优势。
  
  三、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是不可回避的,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面对挑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仅仅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素质已显得不够,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经常上网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场所,向学生介绍推荐健康的书刊及网上论坛等,丰富思想教育的素材和内容,从而实现通过网络直接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在观念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科技意识、平等意识、开放意识和民主意识;在方式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采取开放的、民主的、高效的新方式,避免那种一言堂、说教式等单向的教育方式;在途径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建立起对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在机制上,要求学校对管理制度、运行制度、监督制度、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一套与网络技术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新机制。
  2.借助网络优势,构建新的教育阵地。学校应该建立校园网站,并注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一批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或者在校园网站、主页以及BBS、聊天室和其他栏目里,渗透或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或主题讨论社区、虚拟社区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另外,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潜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这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和吸引力有极大帮助。
  3.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由于网上现象具有不可控性,网上行为具有隐蔽性,加上网络监控力度不够,致使近年来网上道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接受和掌握,因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处在比较薄弱的阶段,自我约束力差,就容易放纵自己的网上行为,做出一些违反网络道德的事情,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引导,并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要通过教育、宣传、监督、规劝等促进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随着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师生交流思想、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针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利用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手段,积极探讨利用网络进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举措,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开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途径,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生机和活力。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我们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既不能重传统轻网络,也不能重网络轻传统,应该看到两者各有优势与局限性。一方面,我们仍然要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发挥高科技的优势,搭建起新颖生动、形象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从而提高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