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作者:张嘉英




  一、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源又是一个组织的构成基础,任何单位使用员工,都应建立在对“人”的全面、正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这是一个组织进行战略规划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前提。人力资源具有复杂性,表现在个体条件的多样性、个性人格的差异性、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人文背景的广阔性方面。就人力资源而言,我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人口数量上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人口质量。新时期的知识经济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人力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团队的运作和团队精神的凝练,即敬业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诚信品质的培养和塑造。这要比薪酬回报、物质激励更具有意义。因为,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敬重自己的职业,充分认识自己职业的社会意义、地位和作用。而诚信道德则是一个人完善人格的前提,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中人的要素表现为知识型劳动者,而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知识型劳动者。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树立更高道德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协作精神、敬业奉献精神、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人力资本发展的总体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人才受教育程度和人才的素质也在不断上升,但是,敬业精神的失落是我国人力资本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资料显示:1995年初,我国2000多名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问卷调查结果中,有43%的职工明确表示对自己目前的职业不满意或很不满意;73.5%的职工没有或很少有光荣感和自豪感。由于爱岗敬业意识的弱化,不少年轻人或者疏于技艺,或者疏于职守,更多的是两者兼而“疏”之,看重的是只要出力就要有报酬,且酬大于力时才满意。据调查统计,每年企业因生产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达3800亿元,而产品质量问题、跑冒滴漏浪费问题,大多由于敬业精神的失落引起。这些不良的行为不仅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这就为我们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型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学校要不断加强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好务,为经济建设服好务。
  敬业精神的培育和诚信品质的塑造,则与学校教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工作的文化功能,指由政治、经济决定的观念文化和心理形态文化,其包括政治、哲学、道德、价值取向、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学校教育工作能传承思想文化,传授思想政治价值,传播思想理论知识,传递思想道德信息。学校教育工作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不仅可以主导团体意识形态,而且还有对个体进行德育渗透的综合力。
  为了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笔者在此更强调知识型劳动者在步入社会前,尤其是在成长的重要阶段——中学阶段,这一时期学校的教育工作甚是重要。这一时期学校的教育工作做扎实了,深入人心了,将会给受教育者拥有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会为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教育起的作用
  
  1.精神激励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物质激励、发展激励、精神激励三种,其中精神激励就离不开教育工作。包括给予劳动者精神上的支撑、精神上的鼓励、精神上的赞赏等。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和以热爱生命,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我们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教育和引导每一个个体热爱国家、热爱本单位、热爱自己,用充满人性化的态度、方式方法去统一思想认识,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及时地问寒问暖,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这样,很富有人情味的教育工作就深入到了这个组织、这个团队的骨髓里,成为这个组织、这个团队的灵魂,增加了凝聚力,为实现组织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
  2.培育和弘扬敬业精神
  人力资源开发强调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资源,个人价值不只是物,而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直接贡献和敬业精神。教师以育人为业,注重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和塑造人的美好灵魂。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二就是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敬业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国民素质,更是一种可贵的资本。敬业精神的培养首先要转向对人的基本品质和责任感的培养,充分发挥教育工作之优势,运用动态的灵活的教育模式,将古今中外的、书本里和实践中的鲜活的、感人的事例和精神,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润泽于心,将社会道德和敬业精神内化为自我要求,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对于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教育工作要改变过去简单的灌输说教,减少刻意的人为的痕迹,注重创设情境和氛围以促使个体产生内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鸣。
  3.增加诚信度、可靠度、履约度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用经济时代,解决少数个体或团体的诚信危机,关键要靠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政策法规的约束,思想教育的引导,形成讲诚信受尊重、不讲诚信遭谴责的风气。诚信道德是完善人格的基本前提,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健康和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三就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渗透到各个环节,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从我做起,言必行,行必果,不因各种干扰破坏诚信规则,以制度化取代随意性。通过多种方式,用社会上失信、败德现象及其危害性,结合生活实际,组织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真正意识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透支诚信”总是要加倍偿还的,失信要遭到社会对其今后职业活动的拒绝。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教育工作,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强调协调好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体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可见,充分发挥教育工作的作用,让其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经济建设,对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春波.团队运作与团队管理.成人高教学刊,2003(5).
  [2] 李建平.关于我国人力资本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成人教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