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全纳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作者:吕耀中
目前,我国教育中的许多改革,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义务教育中取消重点学校,学生就近入学;在特殊教育中采取“跟班就读”的方法,都与全纳教育的思想相一致。其目的就是使教育面向所有学生,满足不同需求。我国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全纳教育的教学理念。
一、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因材施教
全纳教育思想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教学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并通过适当的课堂组织安排、教学策略、资源使用等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速度,特别是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应提供额外的帮助,以确保每个学生受到优质的教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差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是目前学校较为关心的问题。每个学生由于所生活的环境和先天遗传的因素不同,心理品质千差万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心理活动,从实际出发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使课堂成为一种和谐的生态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潜能。
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学习偏好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为他们提供大量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那些符合他们学习偏好和目前学习兴趣的活动。全纳教育强调接纳所有学生,只要有可能,所有学生就应一起学习,而不论他们可能有的困难和差异如何。教学不能排斥任何有问题、有障碍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消除偏见、偏爱,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全纳教育不仅强调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而且要求教师必须用发展性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管他身体是否有缺陷、心理是否有障碍,都必须坚信他们发展的可能性、必要性,并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教育。不管是普通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教师能根据他们特有的需要调整教学和评价时,他们取得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课件,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特别是特殊需要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为“学”而教,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全纳教育要求学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论教”,“为学而教”、“以教促学”。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课堂教学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主要在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精力要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2]只有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遵循民主平等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摒弃由教师主宰一切的观念。在传统课堂上,老师惟我独尊,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全纳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意见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建立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构建的习惯。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即使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或完善。
第二,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树立自信心。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帮助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改善自己的弱势。另外,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一旦和谐气氛形成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树立人文主义思想,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
全纳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格恩(Gay)指出,关爱是有效教学的脊梁,缺失关爱会造成不同学生在教育机会和学业表现上的不平等。[3]诺格和瑞纳德(Roger & Renard)认为,只有当学生感到教师在个人生活和教育上关心他们、尊重他们时,他们才能爆发出学习的动力。[4]考斯瑞和爱尼思(Cothran & Ennis)坚信,学生最有可能和关爱他们、尊重他们的教师合作。在全纳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师生积极互动,是全纳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体现。教师和学生作为全纳课堂教学的动力资源,其良好关系的建立可产生巨大的皮格马利翁效应[5]。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教育权,即不仅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有任何歧视现象。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尽可能运用各种方法照顾学生在生理、智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公正、平等和无歧视。
全纳教育强调每个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反对有任何学生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生活之外。“积极参与”反映了全纳教育的民主观。[6]按照全纳教育的观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群体进行交流或探索的活动环境,激发他们对课堂教学强烈的参与欲望。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才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民主是师生有效地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保证。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莱认为,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7]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和学生一起合作去共同学习、共同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使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他们之间的差异,使他们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如同人的肤色和身高一样正常,使他们学会接受差异,欣赏差异。杜威认为,一个进步的社会把个别差异视为珍宝,因为它在个别差异中找到它自己生长的手段。[8]全纳教育就是要求集体成员共同生活,共同克服困难,用集体的力量改变个人的不利处境,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美]荷克丝等.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杨希洁译.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4.
[2] [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李委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39.
[3] Gay,G.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0.
[4] Rogres,S.,& Renard,L.,Relationship-driven teach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9.57(1):34-37.
[5] 刘秋芳.论全纳性教育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6] 黄志成等.全纳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7]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