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口语交际应着眼精神的提升

作者:陈 林




  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孩子们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应该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本中不同的口语交际练习,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也有所不同。但笔者以为,每一堂口语交际课都应贯穿一条相通的红线,那就是重视孩子们口语交际精神的发展。口语交际教学,只有着眼于口语交际精神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一、 口语交际,让礼仪先行
  
  对于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而对于一个人来说,礼仪则能够折射出他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是他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中国是一个具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礼仪之国,许多积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值得吸纳和传承。口语交际中注意适当的礼仪,可以树立良好形象,增强交际信心,营造积极的交际氛围,保证口语交际成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就是为孩子们打造走向口语交际成功之路的通行证。在《小小新闻发布会》(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4》)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孩子走上讲台,准备进行“新闻发布”,这时老师轻轻走过去,微笑着给孩子整理了一下翘起的衣角,拉了拉有点发皱的红领巾,理顺了有点散乱的头发,并示意他面带笑容……一连串的礼仪指导,使孩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信了许多,“新闻发布”十分流畅。在提问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在孩子表达的基础上,始终注意礼仪指导,比如:“请提问”、“谢谢”、“这个问题本人还没考证,恕难回答”等等。教师对口语交际礼仪的重视,使得“小小新闻发布会”交际氛围更臻浓厚,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口语交际能力也随之提高。
  
  二、 口语交际,让思维跟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直接影响着人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思维方式,其语言表达的内容也截然不同,在口语交际中,所产生的效果也会完全不同。因此,要提高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思维指导必须跟进。例如,《帮他出主意》(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5》)的口语交际训练,一位特级教师安排了这样的引导性问题:1.在这件事情上,他能做什么?2.有哪些外在的有利条件对他有用?3.我打算帮他出什么样的主意?4.我如何说服他接受我的主意?一系列看似简单的问题,实质上蕴涵着严谨而有序的逻辑思维训练。首先,引导学生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当事人”自身的条件和他外在的条件如何?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这些条件进行聚合性思维:这样,我可以帮他出什么主意?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自己的主意生效,以实现自己的交际价值。实践证明,按照这样的思维提示,学生很快帮助周欣欣等同学出了很多主意,不仅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而且有理有据,俨然一个个“金点子”高手。这样蕴涵思维训练的口语交际教学,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三、 口语交际,让情意护航
  
  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交际双方情意、价值观的互动过程。消极的交际态度、虚伪的个人情意,即使交际礼仪做得再好,交际思维再缜密,也终究会令对方产生信用怀疑,降低交际的效能;只有在交际中体现积极的价值观、真诚的情谊,才能取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实现交际效益最大化。《小小展销会》(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7》)口语交际教学,教师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推销自己的“商品”。这时老师看到一个小姑娘,正红着脸拿着自己的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绘本书,眼巴巴地看着来回走动的同学,就是不敢说话。老师走过去,微笑着鼓励她:“老师知道这是一本好书,一定能卖得出去的,胆子大一点,对同学热情一点,把书的内容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介绍。”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胆大了起来,她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绘本的内容,并将绘本中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不一会儿,书就卖出去了。突然,有一位同学这样宣传他的足球:“大家好!我这足球,可是著名足球明星托蒂签过名的,快来买吧!”老师一看,足球上果真有托蒂的英文名字,但明显是孩子自己写上去的。于是老师和蔼地问:“这真是托蒂的签名吗?”孩子一本正经地说:“老师,管它真的假的,只要能卖出去,一个愿卖一个愿买就成!”老师的脸色严肃起来:“这可不行,做生意首先要真诚,骗人的事情绝不能做啊!”这个孩子马上改正了错误,足球很快卖了出去,并向老师作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口语交际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情意,能够提升孩子们在口语交际中的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则是口语交际成功的有力保障。
  任何物象都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有形的内容,一个是无形的精神,无形的精神始终支配着有形的内容。交际礼仪、交际思维、交际情意等一起形成了孩子们的口语交际精神,口语交际教学重视口语交际精神的提升,既丰厚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更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