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从南开“镜箴”看《小学生守则》

作者:叶士舟




  年中,在看电视上温总理在四川灾区指挥救灾的新闻时,常常为温总理所感动。不仅是因为总理处处心系人民,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抗震第一线,更为总理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儒雅、谦逊、真诚所折服。四十几年前,邢台大地震时,周总理也是身先士卒,他的身上也体现出同样的气质。无独有偶,两位共和国的总理都出自同一所学校——南开。为什么这样一所民办学校能够培养出两位受人民爱戴的总理,值得我们深思。
  南开成功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我只想说说南开的“镜箴”: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要求师生对镜自鉴,实际是对自己容貌美、心灵美、言行美的要求,这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学生守则》。可从南开的“镜箴”中,我们没有看到什么抽象的大道理,有的只是平实的告诫:脸洗干净、理好头发、穿衣整洁……反观我们今天的《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我们不能说现行的《小学生守则》有什么错误,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守则未免太抽象了,它框定出的高大、完美的形象离他们的实际太远了。与其说是学生的规范,还不如说是制定者们卖弄自己才能的教条。也许我们的制定者认为“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这样的生活小事、琐事不值得写进守则,也许他们忘记了,守则是写给学生看的,是要让学生能看懂、能做到。
  我想张伯苓先生在写下这一段“镜箴”时,他考虑的恐怕不是卖弄自己的学识,他想到的只是如何让自己的学生真正看懂这段话,使这段话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据说,周恩来年轻时候就深受这段话的影响,每每站在镜子前反思自己的行为。周恩来毕生注重彬彬有礼的风度,保持光彩动人的形象与南开“镜箴”熏陶是分不开的。正是这样一段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不屑的、“没有品位”的文字,造就了一代代南开学子身上的“南开精神”。
  南开“镜箴”教给我们的绝不是“让学生懂道理”这么简单,它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以生为本”的精神。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我们才能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放下教师的身架;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我们才能摆脱教育的浮华,不为领导赏识而教、不为学生崇拜而学。“以生为本”不是素质教育下的一个抽象的口号,它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行动的指南,只要我们真正把“以生为本”深入内心,教育实践中多一些如“镜箴”的平实,少一些如现行守则的炫耀,我们就会发现,最平实的教育行为才是最接近教育本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