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规范课堂教学板书刍议

作者:章爱芬




  曾有幸听到特级教师王雷英执教《灵魂的倾诉》,整节课就像一曲激荡人心的旋律,拨动着听者的心弦;又如一杯沁人心脾的茗茶,令人久久回味。而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却是那无言的板书。
  王老师让学生潜心阅读课文,“用‘——’划出描写旋律美妙的词语,用‘__’划出描写我的心情的词语”。阅读后,十多位学生上台,写下了自己划出的词语,合作完成了以下板书:
  飘飞旋绕不绝如缕奔濯的流水飘忽的烟雾徜徉于山林漫步于海滩
  隐藏在密林深处鸣唱的云雀
  迎着清新刚健的风走向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徐缓时而急促时而清幽
  震颤动容陶醉惊叹
  虽然有些学生的字并不十分美观,加上由于这是课堂即时生成的板书,布局没那么巧妙。但是学生的广泛参与,为沉寂的课堂注入了无限活力。直到下课铃响,学生仍沉浸在课文学习中,沉浸在帕乐曼小提琴的优美旋律中。我想学生持久的乐学,定有让学生广泛参与板书的功效。
  (2)深度。深度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这一点同样可以通过板书来表现。
  如一位教师教学《掌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五册)一课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掌声是什么?”随着学文的深入,学生逐渐理解了掌声的意义。掌声是“力量”,催人上进;掌声是鼓励,使人走向自信;掌声是关爱,温暖人的心田……
  
  
   “自卑”、“忧郁”、“开朗”、“自信”是课文中的词语,是英子——一个瘸腿小女孩在得到掌声前后的不同表现。“力量、鼓励、关爱、信心……”是学生对课文的不同见解与感悟,是学生对掌声的深刻诠释,也是学生深度思考的体现。
  (3)亮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事物能启发人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效应。在板书时,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的搭配,图形的辅助,新颖的组合,让课堂教学的“眼睛”亮起来,使学生通过“明亮”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抓住内容的“核心”。
  如《燕子专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八册)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继课题之后,黑板上又出现了“政府”、“居民”、“小贝蒂”三个白色粉笔书写的词。渐渐地,学生被瑞士人的博大爱心深深感动了。他们认为这不仅仅是燕子专列,还是友情专列、爱心专列、友谊专列……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优美乐曲声中,教师边板画边小结:“当这满载着人类友情,满载着人类爱心的列车渐渐驶向远方的时候,让我们为燕子送上深深的祝福……”黑板上出现了“爱心车轮”,词语连缀成一列“火车”,列车吐出的烟,也巧妙地将课题与板书融为一体。这亮丽的板书如磁石般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
  
  (4)效度。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惟一指标。板书是课文的浓缩,是教学重点、难点的体现,它的有效性将直接反映出教学是否有效。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课文《两只小狮子》时,就通过板书的有效变化,反复使用,让学生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通句子后,又利用生字卡片的形式,将生字“滚”、扑”、“撕”、“咬”再次复现,让学生将这四张卡片送给小狮子。学生上台将这四张卡片送给了勤劳的小狮子。而后,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滚”、扑”、“撕”、“咬”四个动作,再让学生把这四张卡片移贴到相应的图片下面,学生对这四个动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最后,教师出示了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相应的词语。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滚”、扑”、“撕”、“咬”,还学会了正确的运用。就这四个字,在黑板上贴、移、用、读,渐渐走进了学生内心深处,使板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备课时,我常常为设计少而精的板书费一番心血。”这是特级教师的教学心得,肺腑之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规范板书,创新板书,让课堂教学的亮丽的“眼睛”,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住学生的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