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上帝允许我们的孩子考零分

作者:贺军成




  现在我们很多学校在履行教育义务的同时往往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对所有的学生规定了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即按照现行招生体制的要求,在每一门必须考试的功课上考出最理想的分数。不管你个人的天赋有什么特征,也不管你的大脑结构是不是适合在语、数、英等的学习上取得突出的成绩,你都必须无条件地按照学校的要求背书、背公式、做练习题,最后以出色的考分为学校争得荣誉,为老师争得面子。你如果做不到这些事情,达不到这些要求,你就一定会受到歧视,受到侮辱,一定会被学校和老师宣布为不堪造就的废物,甚至会被老师和同学讥笑为“傻子”、“呆子”、“白痴”、“不可教的孺子”、“不可雕的朽木”。
  然而,从学生自身的权利来说,学生不是为了给学校争取荣誉、给老师争取面子才来上学的,而是为了求得自己知识的增长、天性的发展才来上学的。学校和老师把学生当做自己谋求显达和晋升职位的工具是彻底错误的。
  
  多元智能理论
  
  从我们人类大脑的结构特征以及每个人的人格特征来说,也决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语、数、英等的考试上取得突出的成绩,因为每个人的智能不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异,还存在结构类型的差异。对于智能结构不一样的人,采用同一的评估标准,显然是极其错误的。国际教育界的“大牌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学者霍华德·加德纳博士认为人类有7种不同的智能。
  语言智能,即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运用以及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在诗人、作家和演说家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数学—逻辑智能,就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以及科学分析方面的能力。数学家、科学家主要运用这种智能来处理工作。
  空间智能,就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工程师、航海家、水手、外科医生、雕塑家、建筑设计师、画家等等是具有高度发达的空间智能的例子。
  音乐智能,指感觉、欣赏、演奏、歌唱、创作音乐的能力。从事音乐创作、演奏、舞蹈和其他舞台表演的人,通常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身体运动智能,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者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的能力。舞蹈家、体育运动员、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等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人际关系智能,就是了解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教育家、心理医生、宗教领袖、政治家、推销员、经纪人等等具有这方面的长处。
  自我认识智能,这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感情生活、辨别自己的情绪变化、体验自己的灵魂活动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又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由于这种智能的隐私性,如果观察者想探知的话,需要有来自语言、音乐或者其他显性智能的证据。一般来说,文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神学家、音乐家都是便于显现自己的自我认知智能的人。
  这七种智能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它们在人类智能结构中绝对是平等的。每个人拥有这七种智能中的若干种。但是可能没有谁能够同时拥有这七种智能的全部。正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的不同,就构成了人与人的差异,也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丰富性。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与性质却呈现许多个别差异。不过,各种智能是以潜能的形态存在,只要给予恰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达到相当高度的发展,而且可以远远地超乎我们所预期的境界。
  
  “丑小鸭”变“白天鹅”
  
  我们且看看下面几只“丑小鸭”:
  一个小孩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个孩子不爱上学,上课时心不在焉,像是在做白日梦,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有一次,老师问他1+2等于多少?他回答说是3,当看到老师拍桌子了,又改口说是2,同学们都说:“那家伙是呆子!”
  一个孩子上小学时总是倒数第一,老师曾半开玩笑半带鼓励地问道:“你能不能偶尔也来个第一名呢?”
  可是,这几个孩子实际上却分别成为了这样的几只“白天鹅”: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19世纪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其实,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和智能结构,就是一个人的特异之处,就是他的特殊禀赋或者叫做天性。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曾经画过一幅漫画,讽刺教育工作者总是用单一标准要求学生,就像园丁拿着剪刀剪切冬青一样,老师常常就是这样凶暴武断地把学生剪切得整齐划一。过去我们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从思想情感上强调学生的独特个性,也就是说,我们所理解的尊重个性很大程度是强调对学生人格个性的尊重。可是,霍华德·加德纳关于多元智能的研究成果公布以后,我们就应该意识到,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不仅是一个有关人格尊严的伦理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和有关大脑结构的生理学问题,不仅是一个人文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生物学问题。
  一个人的长处在于运动智能,我们却要求他非得学好几何学不可,另一个人的长处在于音乐智能,我们却要求他写出一流文章成为一个杰出作家,这样的要求不但没有道理,还是十足的无知。我们既然不要求一棵杨树长成柳树,不要求一棵松树长成柏树,为什么竟然会要求一个长于交际的学生一定要成为冥思苦想的哲学家,要求一个长于情绪体验和感情表达的写作者在化学考卷上答出一百分呢?
  桃子的品质就是桃子,它绝对没有必要因为不具备苹果的清香和营养而自惭形秽。火星的轨道就是火星的轨道,我们决不能因为火星在天空之中没有运行出天王星的轨迹而遗憾而责备。同样的道理,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按照他自己固有的天性和禀赋发展自己,展现自己,外力不应该给予与他的天性、禀赋和意愿相抵触的干预。几乎所有的老师和父母都认为,孩子在学校没有考上高分,没有将自己的名字排在分数榜的前几名,是孩子努力的程度不够,也就是说,认为这是由孩子的主观因素造成的。
  在对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了一点了解之后,我们终于明白,尽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是头名状元,可是,真正能够考上高分的,只有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充分发达的学生。只有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才有希望达到期望的分数。对于在这两种智能上不够发达或者很不发达的学生来说,你成为考分尖子的愿望再强烈,你付出的努力再大,即使是拼上小命一条,你也绝对不可能名列前茅。这是由你的大脑结构的限制所决定的。
  正像人类作为一个类的存在有他的有限性一样,一个生命个体也有自己的有限性。这样的有限性是由造化决定的,不是可以由人类或者个人的主观努力所能够主宰能够改变的。造化只让人的寿命达到70岁或者100岁,人就没有可能活到1,000岁或者10,000岁。你能说人们的主观努力不够吗?许多中国皇帝和炼丹术士在追求延年益寿上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可是他们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同样,一个学生的大脑有没有足够发达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这是先天的,完全不能任由他自己掌握或者改变。我们所谓尊重学生个性,所谓因材施教,一定要落实到对每个学生的智能特征的了解和尊重上。而目前我们所奉行的对于学生的评估标准,过分倚重在各种功课上的考试能力。
  而这种以答卷方式为主的考试,实际上是假设所有的学生在智能结构上都是一样的。目前我们的应试教育,是假设所有的学生都只有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这样理解人类智能显然过于单一也过于整齐划一。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只是对人类智能的大致分类描述。所有这些不同的智能在人类的生产实践、文化创造和精神生活中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这是上帝馈赠给人类的不同礼物。它们不但同样宝贵,而且因为它们的复杂组合和相互补充才构成了人类生命的丰富多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