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例谈语文教学目标的优化及落实

作者:须惠琴




  师:在几十年时间中,凯巴伯森林里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读读课文,把森林、狼、鹿、人们发生的变化找出来。用“居然”这个词把这些变化告诉我们。
  生:仅仅两个冬天,鹿居然就死去了六万只。
  生: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师:如果狼群、鹿群和人们一样有思想的话,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开头,说说狼群、鹿群、人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出示:
  看到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人们如梦初醒……
  (鹿群恍然大悟)……
  (狼群感慨万分)……
  生:我想说,鹿群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鹿太多了,反而成了毁灭自己的祸首。我们鹿不能太多,狼也不能太少,什么事都要平衡呀。
  生:我全想说。人们如梦初醒,我们当初要保护鹿,就没有想到这一点,鹿倒成了罪魁祸首。鹿群恍然大悟,当初我们认为狼非常可恶,可是我们现在大量繁殖,闹起饥荒,我们反倒死得更多了。狼感慨万分,它想,你们当初想杀掉我,你们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破坏了生态平衡,就破坏了整个森林。
  [感悟反思]
  教材的文本语言是平面的、简洁的、概括的,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将这些平面的语言构建成立体的画面,帮助学生进入文本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深入地去体验、深入地去感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明白道理,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初步感悟理解生态平衡的道理,这既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课文理解的难点。薄老师紧扣这个着力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居然、反倒”这些词语中理解变化,接着从词到句,在课文中找一找、说一说森林、狼、鹿的变化。最后通过说话训练,引领学生置身其中,体验鹿、狼、人们的不同感受。丰富的语言实践不断深化学生对事物之间联系的理解、对生态平衡的理解。学生从沉浸于文句表面的意象到沉醉于文句背后的深义到沉思于文句以外的道理。丰富的感悟,深入的体验,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巧妙地落实了情意目标。
  
  启之: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
  
  仿佛是心中那块混沌不堪的磐石已被薄校长的课堂教育智慧所滴穿,豁然开朗之感正透过石孔四溢开去!反思我努力追求的有效课堂,常常在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个个亮点,精心修饰每一句教学语言,好高骛远,却丢弃了教学本身的目的。其实提高课堂有效性,我们更应基于常态的教学,关注学生需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关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优化和落实,就可以赋予教学研究如此深厚的内涵,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行为带来如此多的变化。那么,我们是否更应安心于常规的教学,潜心于常态的课堂,关注的角度小一点,研究的内容细一点,从研读教材、设计教法、设计作业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构建有效的课堂、追求有效的教研,让原生态的教学研究铺就师生共同成长之路。
  
  责任编辑:孙海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