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让校园标语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

作者:封 利 田中芹




  校园标语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而又相对稳定的教育因素,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所学校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使师生在长期的熏陶中提升人格、完善自我。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了中小学校的标语和口号,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现今的校园中各种标语口号层出不穷,发挥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明显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含意深奥难理解,有的内容抽象不具体,有的观念陈旧无个性,有的形式呆板少趣味……
  校园标语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教育宣传效应,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笔者认为,学校在校园标语文化建设中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校园标语应成为学生的行为导向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标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
  
  1 激励为主
  积极向上的标语口号能催人奋进,“相信自己一定行”,一句充满信赖的话语会让学生感到无比温暖、信心倍增;“失败是成功之母”,震撼人心的警示语会及时挽救迷失方向的学生。校园标语不宜长,关键在于富有激励性,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激发开拓进取精神,达到一种无声教育的效果。
  
  2 突出主体
  校园标语教育的对象首先是学生,因此,在设立标语时,我们不能过分于关注标语口号是否表达了办学理念或是办学特色,而忽视接受主体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接受,尽量少用或不用那些“给客人看”的内容。
  
  3 寓教于乐
  校园标语作为德育的一种形式,在考虑具教育性的同时,更应注重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学校要培养学生自信、好胜的精神时,如果将这一育人目标,简单用抽象的语言概括出来,不如选择童话故事的题目“小鲤鱼,跳龙门”作为标语,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
  
  二、艺术性原则,校园标语应让学生喜闻乐见
  
  1 内容格式力求创新
  传统的标语口号容易使师生熟视无睹,创新的校园标语使学生耳目一新,容易片刻之间心领神会,从而内化为言行。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警示语最好由师生自己共同创制,并刻写上作者的姓名,这样,警示和鞭策、教化和陶冶的效果则更好。
  
  2 语言表达充满童趣
  语言要避免说教,应趋向童话式,会易被学生接受。如花丛中:“别碰我,我会痛的!”草坪地带:“我的身体嫩弱,请你足下留情!”等,充满童真和童趣,贴近儿童生活。
  
  3 校园标语富有人情味
  校园标语是体现办学理念、弘扬人文精神、张扬学生个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凡是办学优异的学校都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把他们当做学校的主人,使学生尽可能发现自己的潜力。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标语才更能体现人文关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通俗性原则,校园标语的内容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1 要弄清校园标语到底给谁看
  我认为应该是学生。因为我们办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我们设计校园标语必须把握的基本理念。因此,我们校园环境的建设也要围绕学生来进行设计,而除此之外的东西应该避免出现。
  
  2 要弄清学生最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我们知道小学生对标语的阅读,很少是一本正经、认认真真的。他读标语,可能是出于一种好玩、有趣的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的、游戏性的阅读。因此,标语的立意、内容、字体、色彩必须充分体现活泼性、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语言文字要简单明白,浅显易懂
  只有学生理解了,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1957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时的讲话,没有多少生僻的词汇,清楚明白,充满期望,感染力极强。
  
  四、针对性原则,校园标语应指向明确、与时俱进
  
  1 布局场所有针对性,与场所环境特点相适应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我校出现了大批的寄宿学生,这些小学生七八岁到十一二岁,大多从未离开过家庭和父母,我们在学生宿舍楼上书写了“自理、自立、自信、自强”的标语,教育学生学会独立、学会自理。
  
  2 时间上有针对性,体现与时俱进
  在创建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时,在校园醒目处书写标语“讲普通语、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时的标语是“读圣贤书、立鸿鹄志、成栋梁材”。让学生既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又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
  □□校园标语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学校要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充分挖掘校园标语的教育因素,使之成为广大学生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