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在碰撞中升华思想

作者:朱唤民




  教研室是区域教学工作的指挥部,教研室的指挥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教学质量。指挥是否正确、是否有效,关键的是看教研员的智慧、思想。教研室人员不多,但每一个人都分管一个学科,工作要求、思维方式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虽然教研员都是区域教学的学科权威,但是长期的独立工作导致其思维僵化、死板,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研员更需要理智地看待自己的权威,不断学习研究,交流合作,与时俱进。在推进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教研室注重引导教研员之间的交流、研究,这种思维的碰撞打破了学科的保守封闭,在碰撞中升华了一个个有效指挥教学的思想。
  
  一、 在碰撞中生成
  
  教研员的教学思想主要是从调研、思考、学习中产生的,但是教研员之间的交流也可以从完全不同的视角产生新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可能是从无到有、独一无二的,是个体钻研很难触及的。我们一直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并且把重视“基础”看作是指导教学的传家宝。但传统教学对“基础”的理解很不到位,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很多人都以为“基础”就是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此,强化记忆、反复训练,加重了学生负担。随着新课程向纵深推进,我们对“基础”展开了几轮交流研讨,在思维的反复碰撞中,我们深深感到,除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外,学生的“基础”更有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基本体验等多方面的内涵,而且学段不同“基础”的要求也不一样。由此我们调整了过去简单、偏执的指导思路,更好地回归为课改对学生“基础”的本真要求。
  
  二、 在碰撞中修补
  
  教研员独立思考的教学意见难免有疏漏,甚至于与课改精神相抵触,常常造成工作的被动。教研员之间的真诚交流,能让个体初步形成的教学意见接受不同专业同行的审视,亦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种换角度看问题,常常是提出问题的教研员始料未及的,就是在这样的交流研究中,堵漏、修补业已形成的教学指导意见,使指导思想更为完整、成熟、丰富。
  
  三、 在碰撞中刷新
  
  交流中时常爆发出思维的火花,时常产生出人意料的“金点子”。教研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经常组织教研活动,但活动方式大同小异,大多是以课例为载体的研讨,由此参与者也形成了一种教研活动的“疲劳症”,而这种“疲劳症”极大地影响了活动的效率。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跨学段、跨学科的教研活动有效性研讨,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汇集个体思维火花成为集体智慧,整合零散的“金点子”形成指导教学的新路子。在交流吸纳的过程中,各学段又不断地创新、完善,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指导、引领作用。
  当然,教研员之间的交流研讨,必须建立在教研室内部民主、宽松的文化氛围之上。我们把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看作是教研室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借鉴的工作作风。我们把课程改革的理念,把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要求运用到教研室建设,努力使人人都成为新课程的学习者、研究者、践行者。
  碰撞,是一种深层次的交流,教研室应该为这种交流创设更多的平台。业务学习中,我们改变了以往主任一言堂的做法,注重定期安排热点话题研讨,让全体同志在宽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们在学段教研活动预备会上,邀请其他学段部分教研员参加,吸纳更多的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宽松氛围使教研员的茶余饭后、调研之余、闲聊之中也成为思维碰撞的良机,许多珍贵的教学指导思想便是运用这些时间的“边角料”在反复碰撞中修补、打磨、升华的。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