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莫让“对不起”变味

作者:张春梅




  在一次活动中,洋洋和小宇两个孩子因争抢体育器械吵了起来,所有孩子都跟着起哄。最后洋洋把小宇推倒在地,小宇大哭起来。洋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仅说了声“对不起”,便溜之大吉了。我找到洋洋,他疑惑地问:“我已经说过对不起了,他怎么还哭啊?”小家伙居然用一句“对不起”代替了应负的责任。后来,我特意留心观察,竟发现了不少类似的事件。“对不起”这个文明用语被部分调皮的孩子使用得变了味。当孩子们发生纠纷时,我们老师的常规做法也仅仅要求有错一方向对方说“对不起”,并引导受害一方心胸开阔地接受道歉,事情往往就此告终。
  细细想来,这对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许多“小调皮”用一句简单的“对不起”作了断,轻松了事。至于到底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不是真诚地道歉,很难确定。我认为当学生做出了损害别人的行为时,不仅要说“对不起”,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错在哪里,尤其是一些故意过错,更应分析原因,予以纠正或疏导。
  莫让老师的劝解空走过场,莫让“对不起”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