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等待”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策略

作者:李 桃




  教学案例: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学片断。
  教师在完成本节课新的教学内容后,进行巩固练习。
  师(投影出示习题):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动手试一试。
  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
  生A:沿A、D两个顶点分别剪去一个角,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如下图)
  
  师:这种剪法好不好?为什么?
  生B:不好,虽然这样做能得到一个长方形,但是新的长方形的面积比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了。
  师:那么我们怎么剪拼,才能得到一个和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呢?
  小组讨论约3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小组1:可以沿顶点A,竖直剪下一个小三角形,把它拼在平行四边形的顶点B的位置。(如下图)
  
  小组2:我们是这样做的,沿顶点D竖直剪下一个三角形,把它拼到平行四边形的顶点A的位置。(如下图)
  
  师:大家刚才的表现都很不错,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剪拼办法?看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想到可行的办法。
  学生们立刻又投入到剪拼活动中,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然而教师却面带微笑,继续深入到各学习小组,同他们一起探讨剪拼的方法。学生C突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生C: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边AB中间的位置竖直剪下去,将它分成两半,然后再把它们拼在一起,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如下图)
  
  在生C的启发下,其余的学生茅塞顿开。
  生D:不一定要从AB中间位置剪,从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边上,向左不超过A,向右不超过D的任意位置竖直剪下,将平行四形分成的两个部分拼在一起,都能得到一个长方形。(如下图)
  
  这时,已经下课5分钟了。
  
  【反思】
  一些教师在学生思考问题时,不是积极引导,而是仓促提示;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是仔细倾听,而是粗暴打断;在学生解决问题时,不是积极协助,而是直接告知;学生出错时,不是热情帮助,而是横加指责。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惰性,使他们不愿也不会动脑子思考。
  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障碍时,并没有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思考、探究、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尽管已经下课,可教师并没有没有草草收兵,而是沉着耐心地等待,直至问题的最后的一层“窗户纸”被学生自己戳破。案例中的教师,通过等待,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懂得了现实中有些问题的解决就在于坚持和不懈的努力这些往往会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与学生们的巨大收获相比,我们教师多等上几分钟又算得了什么呢?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