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中彩那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作者:李声智 李献武




  学生写好后交流,教师和学生们评析。
  
  四、 美文推荐,感悟句意
  
  师:小小年龄的“我”懂得母亲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吗?你懂得作者长大后才认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的真正含义吗?我这里复印了佚名的《做人与做事》、何发祥的《雨衣》和姜殿舟的《为真诚喝彩》三篇文章,我相信你们读完后一定对你们理解这些话有帮助,也相信你们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在道德难题上做最完美的回答。
  [教学评析]
  这篇教学案例,从整体上看非常注重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意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1.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确定教学目标——以学定教
  在不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教材的主观理解直接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围绕关键问题阅读理解,步步“牵”着学生。这篇案例,教者自己没有去设计问题,而是把发现、探究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开始学生初读课文时的质疑,大多局限于对词句的理解上,此时教者巧妙地引导学生从反常规的地方提问,启发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萌生了自己独特的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从肤浅走向了深刻。当学生提出了众多的问题时,教者又着手引导学生组合问题,确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德难题是什么”这一问题,以此开展“研读课文——分块交流——师生诵读——想象写话——美文推荐”的教学流程。这样教学由浅入深,逼近关键问题,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感悟语言的内在魅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领悟做人的道理。
  2.关注实践,扎实进行语言训练——以文为本
  随着新课标对语文实践的重视,在阅读中也将“语言实践”推到了重要位置。这篇案例中,教师始终坚持学生学习语言应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中培养的原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教者始终进行着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语言训练。首先体现在“读”上,教者的目标意识非常清楚。比如在“父亲对车到底是留还是还”的问题上,教师没有急着让学生发言,而是让学生仔细地读书,找到充足的理由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巧妙地借助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写我们全家人的表现,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我们“富有”的场景。
  3.立足文本,找准切入点研读文本——意义共建
  在强调阅读具有个性化的今天,我们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将情感深深地移入内心深处。但这种情感一定要尊重学生这一解读主体,同时也要强调着重文本、善待文本。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或是批判性的解读应是有界限的,应是有理有据的不能无中生有,更不能偏离正确的价值轨道。在“让学生选择是留还是还”的问题上,学生选择留看起来似乎理由充足,但却偏离了做人的诚信,做人的尊严。如何教育那些还坚持将车留下来的同学呢?我觉得教者在临下课前提出了诸如“小小年龄的我懂得母亲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了吗?你懂得作者长大后才认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的真正含义吗?”这些问题让学生把思考带入课后,引入了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通过几篇美文阅读让他们去思考、去领悟,也许他们会思考一辈子。这样诚实守信这一时代弘扬的主题会潜移默化地印在学生心中。
  责任编辑:孙海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