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听课之前说准备

作者:林存华 郁琴芳




  2.物质准备。进入课堂之前,听课教师需要做好物质资料方面的准备:要携带听课专用的笔记本和笔,并填好听课需要记录的基本信息,以便在听课时专心听课。此外,听课者一般还要自行准备教科书、参考书、纸张等。特别是跨学科、跨年级的同校教师听课,准备工作更要做细。如果准备使用一些定量方法来观察课堂教学,则一定要准备好量表、计时器等。假如需要一些仪器,如录音机、采访机、摄像机等,则要事先进行检查调试,以免课上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因为出现故障而影响听课效果。听课之前的物质准备有的时候还会因科目及其内容而异。比如,要听体育课的某些教学内容,听课者有时还要准备秒表,以及测定运动的量、强度、密度、脉搏等各种表格,以利听课后做出科学的数据分析。另外,听课的物质准备也包括其仪表方面。一般来说,听课者的衣着要整洁大方,其色彩不可过于艳丽,款式不能偏于新奇,妆扮也要得体。
  3.心理准备。心理准备指的是听课者在进入课堂之前做好情绪上和态度上的准备。每次听课,听课者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到心平气和、不急不燥。听课者以什么样的意图和心态去听课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听课者不应以官长、检查者、考核者、评议者等身份自居,而应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抱着虚心学习、沟通交流、研究问题的心态去听课。由于各门学科的特点不同、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也许上课者的风格和自己相差甚远,听课者都要坚持谦虚的态度,按各学科的特点来认真听课。听课者必须清楚,在听课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听课者不能高声评论甚至当即指责,或者相互议论而影响课堂秩序,抑或用中途离开、只顾做自己的事等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不满。
  4.舆论准备。舆论准备指的是向上课教师表明听课的目的与意图,解除上课教师的心理障碍,避免出现怀疑、误解、不满等消极情绪,妨碍听课活动的开展。例如,突然袭击性的以官长自居的听课,往往会给教师造成紧张和猜测,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听课者也就看不到真实情况了。而与上课教师的课前交流,除了可以了解任教教师的基本情况外,还可以消除任教教师紧张的心理。舆论准备一般要着重在两个方面使力:首先,听课者要让上课教师明白,听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发现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以及教学发展潜力,与教师一起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划等评分。其次,听课者也要让教师了解评价的标准,即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是低效课。当然,并不见得每次听课之前都要做舆论准备。当随堂听课的制度成了学校教师都认同的价值,教师对听课活动都能比较支持和热情参与,此时上课教师对于有人来听课比较自然、容易接受,一般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参考文献本刊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