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经费不足”其实是“教育遮羞布”

作者:耿银平




  8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重庆高中大幅调高学费,涨幅达105%。在这次调整前,重庆市重点高中学费标准是:重点高中400元生•期,城市高中200元生•期,城镇高中150元生•期,农村高中90元生•期,该标准制定于2000年。调整后,在都市发达经济圈,重点高中的学费将升至1200元生•期,城市高中为800元生•期,城镇高中600元生•期,农村高中为400元生•期。
  “经费不足”?是这样的吗?这是不是一张“教育遮羞布”?
  教育供需矛盾不能有效缓解的背后,确实有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和宏观投入不足的原因,可这些年来,为了弥补经费不足,教育市场化已经取得了辉煌成绩,早在2004年,就有教育专家保守估算,10年来我国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那些隐形教育收费,那肯定更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应该说,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群众已经用血汗钱支撑起了艰难发展的中国教育,用贷款资金维持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是连教育部官员都已经认可的教育事实。可教育经费还有缺口,而收费却没有了合法借口,想继续提升教育费用而又无处下手,只能将眼光投向每一位受教育者都承受的学费上,继续变本加厉。已经将择校生费逼到了山穷水尽,仍然不给群众“喘气”和“缓冲”的机会,不对大众的经济付出表示感谢和感恩,不顾及群众的生活底线需要,又在择校生费之“雪”上,加上学费之“霜”,继续打歪主意。
  “教育遮羞布”遮住的是不是不够厚道和教育残忍呢?
  收了费,就该进行量入为出的科学支配和管理,取之于教育,用于教育,充分改善地方整体办学水平,均衡教育资源,提升师资水平。可在教育资金缺乏有效监督和监管的财政体制中,择校生费存在着不小的“方向失控”,有的还跌到了“奢侈腐化误区”。优质学校乱发奖金、大发奖金司空见惯,中小学相互攀比迁建、扩建豪华新校、大肆上马豪华办公楼和场地建设屡见不鲜,费用不够,还要银行贷款。而教育现代化需要的一流软件、一流师资、一流教育思想、崇高教育理想、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等却很少得到落实。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金,却将学校建成了“外表华丽,内在粗糙”的“学店”。搜索“中学校长贪污”的字样,就有25800篇网页:宁夏一中学校长犯贪污挪用公款罪被判刑13年、浙江台州路桥某中学校长金某贪污挪用公款26万元领刑6年、兰州一中学校长涉嫌犯贪污受贿等三罪受审等等,不少教育资金被“教育耗子”糟蹋一空。没有钱再进行教育运作和发展,只能抬出“经费不足”的“教育遮羞布”,掩盖教育腐化和“经费水漂”。
  “经费不足”还是“财政黑洞”的遮羞布。如果真正将择校生费用到“教育刀刃”上,虽然不能保证基础教育局面的柳暗花明,相对缓和教育供需矛盾却是不在话下的。可是,除了学校财政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学校收取的大量择校生费,并不是学校自主支配,而是由上级财政部门支配和管理,特别是地方财政不甚乐观的地区,更是将这些钱当作了地方官员的“救命稻草”,公务员需要工资、教师需要工资、公共设施需要维护建设、政府需要运作经费,“无米下锅”,就将这笔资金当作了政府救济资金,随意开支。群众的“血汗教育经费”成为了政府变相创收的财源。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说,有些乱收费就是地方政府造成的。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进行乱收费,因为它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不要用“经费不足”来为教育奢侈、教风腐败、去向不明和随意开支设置借口了,对于这种所谓的“经费不足”,我更愿意用教育信仰不足、教育良心缺位和公益本位丧失来认定。不从这些方面改善教育行为,净化教育思想,提升教育良知和公益本质,教育只能越来越成为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