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班主任应有资源整合意识

作者:陈科澜 夏祖瑞




   由成都商报和四川电视台共同组织的“超级教师”海选面试,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担任了两个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中学教师,在海选现场声音嘶哑、略显疲惫。一位企业家代表向他提出问题:“担任班主任,拿到名册,你会怎样开展工作?”这位老师的回答是所有教师都容易想到的:“研究学生的情况,看一看哪些有困难,哪些有特长,哪些适合参与班级管理……”这位评委并不十分满意这个答案。她建议首先应该与家长、与科任教师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团队。
  好一个教育团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代教育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一个人的终生,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将构成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在当前的班级授课制的班级教育文化下,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具有独立生命意识的学生的成长绝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胜任的。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间的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使得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孩子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在教育子女中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子女出于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能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具有情感化的特点;家长最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孩子,使教育十分个别化,也最有条件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的专业威信和知识是一个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丰富了教育内容,扩大了教育范围,提高了教育效果。
  科任教师,担负着为学生传授知识的重任,也为学生的成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科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直接参与班级管理,应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重要合作对象。协调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与他们融洽相处,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与家长、科任教师的联系,有利于形成立体的管理体系,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家长及学生都调动起来,克服唱“独角戏”的管理局面,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使班主任走出苦与累的困境。在合作中,家长与科任教师以及班主任及时沟通,主动献计献策,给予班级工作更多的支持。多次的合作能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合作伙伴关系。即使彼此之间有意见,也能做到及时沟通、及时协商、及时处理。同时也促进了家长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有利于因材施教。
  很多时候,看到许多辛勤的班主任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教书育人第一线,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很是感动。然而,我们在声音沙哑,身心疲惫,抱怨今天的孩子难教育的时候,是否有点资源整合意识,讲究工作策略,想到“一个好汉三个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