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学校教科室工作的现实基点

作者:柏海山




  教科室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科研部门,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必须明确工作的目标、方向、重心。教科室工作不仅仅停留在一定数量的公开课、观摩课上,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几个假、大、空的课题上。学校教科室工作的现实基点在哪儿?我们以为,其工作的开展必须基于学生,基于教师,基于学校。
  
  一、 基于学生——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因育人而存在,学校教科室工作如果不立足于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学会成事、成人,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因而,如何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将是教科室研究的重要课题。例如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育人模式的创新等等。教育家吕型伟的“薄膜理论”说得好:“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如果无力改变大环境,也可以营造一个优良的小环境,如同农业生产,无力改变大自然,可以建设一个塑料薄膜的暖棚,使小气候起大作用,也能获得丰收。”因而,如何营造一个优良的小环境将是学校教科室义不容辞的科研任务。
  
  二、 基于教师——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打造教师核心竞争力
  
  学校、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改大潮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对教师的价值评价是:教学质量是根本,课堂教学水平是关键,教科研论文是必须。我们以为,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业务素质才意味着具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幸福和尊严。教科室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潜在资源,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引领教师走内涵式专业发展之路。
  1.专业发展从读书起步。对多数教师而言,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匮乏是其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而,教科室工作必须着力于学习型校园的建构,营造学习氛围,引领教师走上学习之路,不断给教师充电。例如,选择一些经典、实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文章推荐给教师;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等形式,积极开展专业知识大学习、读书沙龙、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查与评价机制,使教师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以“磨课”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在课堂,课例研讨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必须改变以往课例研讨“一听一评”这种单一的模式,以磨课为助推器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一,同课异教研讨。选择同一篇课文,由不同的教师自行设计,分别执教,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研讨切磋,取长补短。其二,同人同课复教研讨。一个教师选取同一篇课文,进行多次的教学设计、上课、研讨、反思,不断修改和完善,不断精雕细琢,最后,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展示。课后,听课教师还要针对这堂课进行评课,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在如此“磨课”的过程中,执教者就会在课程观念、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艺术等方面逐步地改进提高,从而快速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
  3.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教科室可以安排有写作特长的教师将科研论文写作的经验向教师推广,减轻教师的畏难情绪。同时,制定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激发教师写作的内驱力。
  
  三、 基于学校——问题即课题,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彰显学校办学理念
  
  教科室工作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在办学理念的开掘、办学品位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上狠下功夫,切实针对学校的薄弱环节拿出卓有成效的解决措施和实施方案来,否则,教科室就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1.以质量为生命。虽说当下各级学校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稳步推进课程改革,但应试教育并没有退出舞台,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社会、家庭往往把这作为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依据。学校教科室作为科研部门,必须广泛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同时,加大研究的力度,拿出切合学校实际的解决策略。
  2.以新课程改革为主旋律。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不少学校口号喊得震山响,暗地里应试教育却搞得轰轰烈烈。如何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使课程实施、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全面落实课改精神将是教科室工作的重点之一。
  3.以办学理念为旗帜。一所学校如果没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就如同一个没有思想、灵魂空有躯体的人。办学理念如何彰显,如何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而打响学校的品牌,这将是教科室研究的方向。
  4.以课题研究抓手。必须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积极开展校本课题的研究,切实解决学校工作存在的问题。例如,市教研员在我校工作调研时,指出我校学生的“语感”普遍不尽如人意,因而我们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我校校本课题之一,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